第10版:产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业看点之二
上海:做大服务业 做强制造业
本报记者 沈则瑾

  近年来,上海市积极探寻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路径,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以先进技术为驱动力,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坚持“两条腿走路”,做大服务业,做强制造业,形成“两业”相互支撑、相互带动,推动上海制造业向高端发展,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的竞争力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上。上海国际贸易近年来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8年上海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221.38亿美元,占全国12.6%,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机电产品出口分别达713亿美元和118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出口的42%和70%。

  上海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起步较晚,但发展却更为迅速。2000年至2008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由79.1亿美元增加到735.7亿美元,9年间增长了9.3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上海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12.6%上升到2008年的18.6%。

  虽然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飞跃,但上海产业依然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在工业结构当中,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重为75%和25%,明显高于国家整体水平。今年1到3季度,上海工业增长为负15.4%,这表明上海正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和自身结构转型的双重考验。

  今年5月底,上海举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上海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上海要真正提高抗风险能力和抗‘下滑’能力,根本的出路在于以先进技术为驱动力,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金兴明介绍说,今年5月,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也推出了《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目标是调整结构,发展增量,形成带动效应。上海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将重点发展九大领域产业: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在发展服务贸易方面,今年9月上海发布了《上海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服务贸易将成为今后10年上海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2009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争取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2015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15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上海正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同时加快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上海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主要措施是:提高贸易便利化;建设虹桥商务区;集聚专业服务业;发展新型业态、提升流通业水平;活跃贸易主体;建设“购物天堂”;构建综合财经资讯平台;实施品牌、贸易标准化和商务诚信战略。

  在产业发展方面,上海按照中央的要求,以现有制造能力为基础,以调整、优化和提高为方向,以研发、创新和增值为重点,不断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着力提升汽车、装备、船舶、电子信息等优势制造业的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制造业和战略产业,优化发展精品钢材、石油化工等基础制造业;增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