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之四:共建产业园区,是苏南企业“北移”的成功之道。通过共建产业园区,苏南企业找到新的市场和发展基地;苏北经济也具有了新的增长动力。
苏州(宿迁)工业园、江宁(淮阴)工业园、无锡新区(新沂)工业园……继2006年底首批设立10个南北共建开发区后,江苏省不断扩大试点范围,目前总数已达20个。这一“从试点向面上推进”的举措,让共建园区的示范效应不断放大。
在江苏,人们形象地把南北共建称为是“我的地盘你做主”。南北共建的这20个园区的基本模式是:苏北划出一块地,规划、招商、经营以苏南为主,土地、劳动力、环境配套以苏北为主。此外,园区还享受省财政补贴等诸多政策。在园区收益上,双方10年内不拿走一分钱,全部用于滚动发展,10年后再按一定比例分成。
江苏省副省长、苏北发展协调小组副组长徐鸣认为,共建园区突破了行政区域壁垒,打造出一个合作共赢的经济联合体,苏南的产业优势、智力优势、人才优势得以迅速向苏北集聚。共建园区,苏南借地发展,苏北借力起飞。
共建园区如同一团“酵母”,在苏北贫瘠的经济土壤中持续“发酵”。
红豆、梦兰、恒力……和波司登一样,为化解高成本压力,来到苏北。很多转移到共建园区的企业,基地规模比总部还大,设备比总部还好,产品层次比总部还高。最早落户的长江润发(宿迁)工业园,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多元,已经超过其苏南总部的规模。
共建园区如今已不局限于一省一地,这一模式正在实践中跨省延伸和“嫁接”。去年以来,大丰市与上海一举签下6个园区共建协议,35个投资项目总投资38亿元。今年4月,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与上海杨浦区签订三方协议,首创“三方共建”合作模式,将大丰作为常州及上海杨浦区两地的项目转移承接地。
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经济专家叶克林指出,共建园区在吸引大量苏南企业落户的同时,培养了当地的企业家队伍,更培植了当地的创业文化,这对苏北的长远发展,将是一种更大更持久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