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经济数据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汽自主创新事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本报记者 常艳军 

  “1956年7月13日,是我们第一汽车制造厂,也是我们国家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下线的大喜日子,头一个晚上,我高兴得一夜没合眼,因为马上就能看到我们自己造的汽车了。”提起53年前的那段往事,今年90岁高龄、身子骨却很硬朗的曹新老人依然兴奋不已。曹新与汽车结缘于上世纪50年代初。1952年6月24日,曹新举家来到长春,成为一汽建厂的第一户人家。

  1956年,一汽正式开工生产。有些厂房要扩建、修缮,一汽成立了修缮车间,曹新担任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他与同志们一道,出色完成了一项项重要工作。

  新中国的“造车梦”在曹新老一代汽车人手中变成了现实。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第一辆解放卡车驶下了总装配线,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从此结束。1958年国产第一辆东风小轿车问世,同年,我国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下线……

  一汽在自主发展上实现的第二个梦就是解放卡车的“换型梦”。1983年7月15日,在纪念中国汽车工业诞生30周年的日子,一汽打响了换型改造的攻坚战,仅用3年的时间,用自筹的4.4亿元资金,完成了国外专家所断言的要用22亿元才能换型的工程。换型改造的成功,使一汽的产品一步跨越了30年。1987年1月1日,具有上世纪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二代解放牌CA141垂直转产成功。

  回想起这次换型改造,当时曾在一汽档案馆工作,并参与这个项目验收的曹新的女儿曹文英清晰地记得,为迎接国家验收,她和同事们加班加点整理上千卷资料,使这个项目一次验收合格。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汽车工业“缺重少轻,轿车几乎是空白”的弊病日见凸显,为改变这种现状,一汽的轿车事业也开始起步了。一汽在发展轿车上走的是两条路,一边合资、合作发展轿车,一边走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的路子。

  1989年,一汽3万辆的奥迪先导工程步入实施。曹文英回忆说:当时运到档案馆的奥迪资料近20车,我们马不停蹄翻译文件,还要复印后再下发到各部门。一汽通过“学”和“干”完成了奥迪技术的引进消化与吸收,并以此为契机,加快了与大众公司的深度合作,1991年,一汽与大众公司合资成立了“一汽—大众”公司,5年后,形成了年产15万辆轿车能力,使我国的轿车生产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时期,一汽也实现了由传统型轿车制造向现代化轿车生产的转变。一汽相继与丰田公司、马自达公司开展合资合作,使轿车产品链扩展到红旗、夏利、大众、奥迪、丰田、马自达六大系列。

  2009年,一汽确立了“三年两改观”的奋斗目标:力争用三年时间,使自主品牌汽车经营面貌明显改观,使自主品牌产品竞争力明显改观。

  今年35岁的黄蕾是曹老的外孙女,她在一汽技术中心车身部造型室工作了12年。黄蕾谈起自己的切身感受:“‘三年两改观’这个目标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我切身感受到企业自主汽车产品的开发速度越来越快。” 

  一汽始终坚持“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战略方针,完成了具有世界制造工艺水平的自主基地的建设,拥有了系列化的自主产品,建立起自主“研发”体系,形成了“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准备一代”的产品研发格局。2007年8月18日,一汽自主开发的奔腾轿车上市,2008年实现销售4.77万辆;2009年上半年,奔腾销售32597辆,同比增长42.3%。

  曹新有三个孙辈工作在一汽,黄蕾是其中之一。“造型是研发的龙头”,自己的外孙女在企业这样重要的部门工作,曹新感到无限的欣慰。他说:这一代人要比我们强,我们一汽有了这代人,自主创新事业发展定能再上新台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