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伟大变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旅游:
游客喜进村农家乐致富
本报记者 冯其予

  游客进村来,农家富起来。到2008年,洪水口村“农家乐”项目利润超过90万元。村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健全完善

  见到杜宏兰的时候,她正在自家饭馆的厨房里忙碌。杜宏兰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洪水口村最早办起“农家乐”饭馆的村民。“20年前就有人来我们这里旅游,当时只腾出一间屋子为游人提供住宿,住一晚收一两块钱。”杜宏兰说。洪水口村位于北京市旅游景点灵山的东麓,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村里就出现了零散的民俗旅游接待。

  2001年开始,村里开始大规模地推动“农家乐”项目的发展。“‘农家乐’民俗旅游的发展,政府给了不少支持。当时每户头一年补贴是2000元。村子里最早只有七八户人家办‘农家乐’旅馆,现在发展到54户,最多的一年能增收10万元。”村里的会计杨玉忠对村里“农家乐”的发展记忆犹新。

  “我们家现在这个院子是2000年才盖的,2001年开始营业,镇上有政策,干农家乐的发免费的床单和被罩,还有一台冰箱。”杜宏兰说,“院子能住30个人,一桌饭的价格在200元到300元之间,能同时接待60人就餐。”

  游客进村来,农民富起来。到2008年,洪水口村“农家乐”项目利润超过90万元。随着旅游市场形势的变化,洪水口村还组建了生态旅游协会,对全村54户“农家乐”进行组织培训、经验交流,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接受旅游服务诉求。

  村党支部书记于广云告诉记者,1998年,党支部开始号召村民集资入股,筹建村办企业灵峰山庄。山庄投资12万元建成后,当年就租了出去,收回了一半投资。接着村里又建设了古道开发合作社,旅游产业越来越红火。

  利用旅游产业的收入,村里又开始发展其他产业。1999年下半年,村民们集资办了个农机修配厂,入股的村民每户每年能得到5000元的分红。

  经济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带动了村里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村里专门投资20多万元,对村里的主要道路进行路面硬化,同时还为村民粉刷墙壁。“我们还是清水镇的信息化试点村,村民购买电脑能获得每台2000元的补贴。”于广云说。

  2008年,洪水口村被评为“首都绿色村庄”。荣誉背后,洪水口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1997年洪水口村总产值是92万元,人均收入1400多元,而2008年,村全年总产值达到1173万元,人均收入9700多元。

  上图:游客在江西上犹县黄埠镇南村农庄休闲观光(8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 科摄

  下图: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挂甲峪村一排农家乐小院。               吕献忠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