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伟大变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作物良种培育:
育得千粒种增收亿亩田
本报记者 亢 舒 雷汉发 通讯员 康会敏

  60年来,我国农作物品种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共育成各类农作物品种7000多个,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农民们说,好种子给我粮食丰收的信心;育种专家说,培育出产量更高、更能适应各种不利自然条件的种子是我们的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良种的广泛应用为粮食丰收贡献了力量。

  河北省赵县韩村镇韩村的周振江老人今年71岁,他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村里人种地都是用“农家种”,从去年打下来的粮食里选出一些做种子。上世纪60年代,杂交种子开始渐渐走进农户。周振江第一次种上玉米杂交种子是在1964年,“亩产有四五百斤,一亩比老品种多出100多斤来!”

  石家庄农科院副院长吕国朝向记者介绍,农业科技人员选出好的父本和母本,经过几代甚至十几代的培养,优中选优,才能培育出一粒让农民们增收的好种子。而一粒好种子从开始培育到广泛应用,短的要几年,长的则要十几年时间。

  吕国朝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他们先后围绕“矮化”、“早熟”、“节水抗旱”展开种子培育,让种子越来越能够抵抗各种不利因素。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优良品种被不断培育出来,让我国的粮食亩产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根据周振江老人的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小麦亩产量是600多斤,此后,几乎年年都有新种子,小麦的亩产也节节攀升,今年他家的小麦亩产已经超过了1000斤。

  良种培育的历史,是6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不断进步的历史,也是农民种粮不断增收、农业不断取得发展的历史。60年来,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从万分之六提高到95%;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升,已经达到了40%;杂交玉米、杂交水稻和蔬菜种子商品供种率接近100%,常规农作物的商品种子供种率也不断提高。

  60年来,我国农作物品种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共育成各类农作物品种7000多个。农作物良种的培育和推广,促进了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目前,杂交水稻已经在我国累计推广50亿亩,增产稻谷5亿多吨,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上图:2009年8月6日,甘肃省庆阳市农民在大棚内对秋冬茬航天育种辣椒苗进行管理。 

            徐 远摄(新华社发)

  下图:“中嘉早17”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联合选育的超高产抗病专用型早稻新品种,今年已经建立20个百亩高产示范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