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科技经纬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措施之二:人工增雨
有效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

  玛多县以前有大小湖泊4000个,被称作“千湖之县”,后来因为生态环境恶化,仅存2000多个。现在,经过实施人工增雨,退耕还草,生态环境好转,湖泊数量又渐渐多起来。

         ———青海省气象局贺敬安

 

  为有效开发空中水资源,增加三江源地区的降水量,从而有效增加生态蓄水量,增加黄河源头水源补给量,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将三江源地区作为人工增雨外场基地。

  按照人工影响天气理论和国内外多年的实践经验,三江源地区人工增雨工程项目充分发挥现有气象基础设施的作用,主要建设人工增雨综合监测系统、催化作业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作业指挥系统与效果评估系统。

  本着“边建设、边运行、边发挥效益”的原则,2006年三江源地区即开始实施有规模的飞机和地面增雨作业。其中集成了人工增雨作业天气预警、云场模拟、临近作业方案决策、作业动态监控和效果实时评估等技术。青海省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贺敬安介绍,“作业中投入使用了我国自主开发的无人驾驶飞机催化增雨技术和车载式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等先进技术。”

  先进技术的应用示范,直接推动三江源地区人工增雨作业范围从5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5万平方公里。今年,三江源人工增雨项目将全部建设完成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预计今后每年三江源作业区内将可因此增加降水80亿立方米,其中增加黄河径流12亿立方米。

  降水的增加带来了诸多令人兴奋的向好变化。

  首先,湖泊湿地面积扩大。以扎陵湖、鄂陵湖为例,实施人工增雨后,两湖面积分别增大34.05平方公里和46.32平方公里;

  其次,草场逐渐恢复,草地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发展。实施人工增雨后,不仅中、高覆盖度草地面积逐年增加,低覆盖度草地面积逐年减少,而且低等级草地面积减少,中、高等级草地面积明显增加,其中,亩产在300公斤—400公斤的草地面积增加了74.99%,亩产在500公斤—600公斤的草地面积增加了28.62%,亩产大于600公斤的草地面积增加了1倍。

  再次,江河源径流量增加,水资源短缺状况有所改善。实施人工增雨后,黄河上游地区平均降水量为552.7毫米,增加13.5%;长江上游地区平均降水量为467.7毫米,增加5.6%。

  与此同时,有数据显示,随着黄河上游人工增雨作业的实施,2007年—2008年,黄河径流量共增加15.86亿立方米,为黄河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内的11座大中型梯级电站增加发电量151.8亿千瓦时。如果按每千瓦时电0.16元的水电站平均出厂电价计算,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24.29亿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