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科技经纬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措施之一:退化草地治理
让次生裸地恢复生机

  1996年我们到这里来的时候,这里很荒凉,草很少,老鼠很多。现在你看,草长得多好!老鼠也很少见了。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的牧民索南彭措

  上世纪90年代初,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的退化问题日渐严重。199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青海省“黑土型”退化草地有213.03万公顷。这样的草地每公顷仅产鲜草400公斤,为未退化草地的13%,植被平均覆盖度为45%左右,其植物种类构成中60%—80%为毒杂草,已完全失去牧用价值。

  “退化草地面积不断扩大,使江河源头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不仅威胁着人类和草食家畜的生存环境,也严重阻碍了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青海省畜牧兽医研究院副院长马玉寿说。

  1996年,青海省科委下达了“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经过大量研究调查,课题组得出结论:害鼠的滋生蔓延和破坏,以及冻融、水蚀,是造成“黑土型”草地退化的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它们的存在和互相影响、叠加等作用加速了草地退化的过程。而真正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作用力是放牧过度。从而初步提出了适合青海南部地区的草地分级标准,将退化草地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退化4类,并提出了草地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治理方案———对中度以下退化草地,采取灭鼠、封育、灭除毒草、施肥等综合技术措施进行自然恢复;对重度和极度不可逆的受损草地生态系统,通过建植人工和半人工植被的途径尽快恢复。

  人工植被建植的关键技术,一是筛选适于当地生态环境种植的当家草种;二是要有得当的农艺措施和管理利用制度。为此,2001年,江河源区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课题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中国西部重点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其研究的重要内容就是“优良牧草筛选与人工半人工草地建植、管理技术与示范”。

  根据三江源地区缺乏适合当地种植栽培的多年生草种和一年生饲草料品种的实际情况,通过引种栽培,课题组筛选出了适合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生长的多年生禾本科草种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等5种草种。他们还筛选出了巴燕3号、青海444、选18共3种一年生燕麦品种,可用来建植优质高产的人工饲草料基地。此后,经过进一步的集成、熟化和检验,课题组筛选出13种适宜江河源区种植的草种,并制定出了牧草栽培技术规程。其中,课题组通过十几年的驯化选育,成功培育出的适宜在“黑土滩”生长的根茎型草种青海草地早熟禾,成功通过了2005年国家牧草品种资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被登记为栽培牧草新品种。

  多年的努力换来了示范区内草地植被的明显改善。目前,示范区已建成1120公顷优良牧草人工草地,鼠虫害灭治面积22万亩。核心示范区700公顷多年生人工草地没有发生严重退化,生长第四年青干草产量仍保持在每公顷5000公斤以上,盖度达90%以上。区域内水土流失得到基本遏制,一年四季已基本看不到次生裸地景观。草畜矛盾已彻底解决,幼畜成活率几乎达到100%,牧民的畜牧业收入连续多年稳定增加,科技示范得到牧民的全面认可。索南彭措说:“1996年我家只有100头羊,现在,我家养了400头羊,还有200头牛!收入比过去多好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