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气象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彩虹观点
珍惜利用大气水资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副研究员 苏正军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是指由于气候因素(主要是自然降水和气温变化)引起的自然状态下的水资源的质和量的变化,它是通过水循环中各环节的变化来实现的。气候变化的最重要的影响是对水循环和水管理系统的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气候、人类活动与水处于相互作用之中,人类活动总是在某种气候背景下进行的,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不一样,且在影响水资源的同时对气候也存在反馈作用。

  简单来说,陆地淡水资源由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部分组成。大气水资源相对于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而言较为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大气降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最终补给来源,在陆地水循环和淡水资源演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陆上的一切水资源都来自降水,水资源实质上就是气候资源的衍生物。水资源是一个国家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对水需求的增加,以及气候变化可能的影响这两方面的压力。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大气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其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源。

  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已走过50年的历程,经过几代科学家和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在农业抗旱、防雹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森林灭火以及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建立了我国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和管理体系,作业规模迅速扩大,投入不断增加,科研工作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进展,业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越来越受到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肯定。然而,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降水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人工影响天气的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人工影响天气学科仍处于发展中,这些都有待于通过科技的发展得到破解。

  人工影响天气过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问,它的发展既依赖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有关知识,又与室内实验和野外试验密不可分,是涉及多学科与技术的系统工程,随着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环境科学的发展,对防止和减轻大气灾害的要求日益提高,都给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客观的需要正是这门学科的生命所在。

  目前开展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主要包括人工增雨、防雹、消减雨、防霜冻及消雾等。根据对我国层状云观测和数值试验研究,人工催化作业可以使得层状云中相对冰面饱和的水汽转化为降水;由于过冷却云滴冻结释放潜热,使得催化云区的上升气流速度加强;大量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过冷却地形云降水可季节性地增加约10%—25%。

  可以说,大气中水汽是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可再生资源,根据多年观测,平均每年通过我国大陆边界输入水汽量为18.2万亿立方米,输出量为15.8万亿立方米,净输入量为2.4万亿立方米;过境水汽所形成的降水占全国总降水量的90%,其余10%是由大陆内部蒸发的水汽形成的;境外输入的水汽总量中约31%形成降水,69%成为过境水汽。这就为我们进一步提高大气水资源的利用水平提供了可能,也说明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人工影响天气活动的大国,但我们在有些方面还是大而不强,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提高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的整体实力。根据规划,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将建立现代化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体系,建成以实时监测、信息加工、作业决策、效果评估为核心的科学作业指挥系统,到那时候就可以更科学地对天气进行干预,对空中水资源进行更加科学的开发、利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