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邓海平、通讯员李丹戎报道:广州市委、市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移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餐饮业经济。据统计,2008年全市餐饮业营业额达515.44亿元,2009年1至8月全市餐饮业营业额近400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个百分点,对拉动内需、繁荣经济以及地方税收的持续、快速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按照“政府指导、包装宣传、分类推进”的原则,广州市经贸委采取因势利导,提升改造与规划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对初具规模的餐饮集聚区,通过整合包装、挖掘内涵、赋予主题、宣传推介、完善配套、营造环境,凸现了聚集效应。以西关风情、风味为特色的广州美食园;以海鲜经营为主的白云大道美食长廊;以经营多种国内外美食为特色的东都大世界美食街;以迪吧等时尚休闲消费方式为特色的白鹅潭风情酒吧街;以徽州建筑风貌与汇集国内主流美食为特色的喜立登(花都)饮食风情街;以“从化五道菜”和农家特色风味为特色的从化温泉农家美食园等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美食街(区)。据统计,广州市现有和规划在建的美食街(区)25处,遍布9个城区和2个县级市。此外,广州市已有51家餐饮企业被评定为国家级酒家。
与此同时,广州市注意把握饮食文化与餐饮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内在规律,充分挖掘广州饮食文化的历史内涵及其经济价值,提升“食在广州”的文化品位和餐饮业产出的附加值。广州先后组织了“‘食在广州’的故事”、“食遍天下———中华八大菜系金牌大赛”等主题活动,改变以往餐饮经营重实体轻品牌,食品生产重产品轻文化等落后的思维模式。
为落实好“亚运会”“‘食在广州’餐饮文化展示”任务,广州市经贸委正着手通过实施餐饮集聚区(美食街区)建设工程、大众化餐饮服务工程、饮食文化战略工程等“三大工程”,促进全市餐饮业的产业化发展;通过培育餐饮名牌服务系统、餐饮快速供应服务系统、餐饮销售信息化服务系统等“三大系统”,提升广州市餐饮业的经营发展水平;通过建立餐饮业运行和信息沟通机制、规范与协调服务机制、行业发展服务机制等“三大机制”,促进餐饮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