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故事
兴隆村人的就业门道
本报记者 罗 霄 通讯员 尹学香

  这几天,在兴隆村商业房里经营“北京烤鸭店”的徐明义生意特别好,每天都忙里忙外不得空闲。他说:“刚刚从村里搬出来时也很担心以后的生活来源问题,小区建起的商业用房为我提供了经营场所,才有了这个赚钱的生意。”和徐明义一样,兴隆村已有6户农民在商业房里开了门面,做起了生意,而村子的手工作坊里也有16户农民在从事其他传统手工业。

  辽河镇兴隆村是内蒙古通辽市新城区建设中第一个整体拆迁的村子,村里原有8000亩地全部被征用,全村500多户2000多农民整体搬迁到新建的兴隆小区内,住进了楼房,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太阳能热水器,过上了市民生活。为了使这些农民失地不失业,搬迁后村里把工作重点放在千方百计解决村民就业问题上。

  发展商业是首选。在规划建设兴隆小区时,村里就一同规划建设了3栋50户商业用房、15间手工作坊、2000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供村民从事商业和传统手工业。兴隆村村民还有着种植大棚蔬菜和养鸡的传统,为了让这些村民能够继续从事“老本行”,村集体出资在辽河镇平安堡设施农业园区建起了33个设施农业大棚,承包给村民从事果树、蔬菜种植;在科尔沁左翼中旗三家子村承包了400亩地,用于发展养殖业,现在已有20户村民在这里建起了养鸡场,规模最大的养鸡户董振环今年养鸡已达到8000只,另有30户村民的养鸡场正在建设中。

  兴隆新村周边众多的企业和大专院校也成了兴隆村人就业的好去处。京汉置业、碧桂园房产的建筑工地,长川制靴、天蒙羊绒的车间都有兴隆村村民。年龄偏大不能自主择业的村民由村里帮助安置,村民黄凤英找到了一份洗碗的工作,每日三餐过后,她都和村里十几个姐妹们一起到与兴隆小区一路之隔的通辽一中北校区食堂做一个小时的洗碗工,每月不仅能有900元的收入,还能有时间做家务。年过六旬的张兴才在家里闲不住,找了一份新城区绿化保洁工作,而兴隆小区的物业保安等工作岗位,也都安置了本村的村民。

  村党支部书记刘翠华说:“目前兴隆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已全部实现就业,女满55岁、男满60岁的村民每月能领到养老金和低保金,全体村民都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村民的养老、就业和医疗全部得到了保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