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央企话题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9年9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企业”如何精打细算过“紧日子”
□ 本报记者 李予阳
  中船集团大力推进成本工程,细化分解成分考核指标,以现金流为主线加强精细化管理,仅提高钢材利用率一项就节约成本1亿多元。                                        (中船集团供图)

“大企业”如何

精打细算过“紧日子”

(8版)

  致读者 央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代表。“央企话题”将约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就大家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或就一个话题由若干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案例说话”,以从不同侧面展现央企的发展。欢迎大家关注“央企话题”,参与“央企话题”。

  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的一项永恒主题,大企业当然也不例外。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越是在外部经营环境困难、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越突出。比如遇到原材料上涨、市场萎缩的情况,成本控制的好坏往往会决定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记者曾经在一家小企业的办公大楼里遇到为降低办公成本,电梯停开员工走楼梯的情况,成本控制到了“一点一滴”的程度,令人感慨万分。

  那么家底丰厚的大企业在迎战危机的过程中又是如何过“紧日子”的呢?记者走访了一些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大企业,进行了调查。

学会过“紧日子”———

干毛巾也要拧出“三滴水”

成本控制意识普遍加强

  “我们在开拓市场的同时,特别强调狠抓成本控制。”一位大型央企的负责人对记者说。“今年上半年经营环境严峻,前5个月一直略有亏损,到6月份盈亏开始持平。从7月份开始盈利,盈利前景看好。这与外部经营环境回暖有关,与企业更加关注降本增效也是分不开的。”

  央企今年面临的形势不同往年,企业管理专家张天兵说。他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经营环境的影响,使得央企绩效压力增大,但也只有这样的年份,才更能清晰显示央企之间竞争力的差异。“央企的盈利有多少来自行业的景气状况,有多少真正来自企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可以见分晓了。”张天兵说。

  今年是很多企业的转型年,央企也不例外。调整结构、严控风险,提升管理水平等等都是转型的内容。而成本控制则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许多企业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一些企业的行政费用支出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普遍压缩5%至10%,中石化提出“干毛巾也要拧出三滴水”,在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分钱上都要精打细算。精心细抠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一点一滴降低成本费用,一点一滴挤出利润。

怎么过“紧日子”———

降成本各有妙招

核心直指管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大企业在降本增效上各有妙招,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集中采购招标降低采购成本。中国移动搭建B2B电子商务平台,上半年集中采购金额272亿元,与上年合同比直接降低采购成本97亿元。

  通过强化资金管理降低财务费用。中航工业清理“内部三角债”近60亿元,节约财务费用3亿元。中国石化、保利集团等企业调整融资策略,充分利用发行债券、中期票据等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资金成本。中国五矿转变经营模式,调减资金支出预算,严控库存和预付款规模,年末存货、预付款同比减少52亿元。

  通过精益管理压缩可控费用。神华集团采取5700多项措施落实双增双节,上半年增收节支49亿元。中国华电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上半年可控费用比预算进度减少4.8亿元。兵器装备集团本部带头压缩费用,经费预算压缩10%,实际降低30%。

  通过技术创新、节能降耗降低生产费用。中国化工集团实施“零排放”管理,从源头上加强节能减排,上半年万元产值耗标煤同比下降7.55%,废水排放量同比下降15.8%。

  这些“妙招”各有不同,且都精打细算,但归根结底,都是采取了创新性的举措,“向管理要效益”。过过“紧日子”,对大企业是一种“历练”,也有益于促进企业更加关注管理,从而提高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