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贵阳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西部欠发达的资源型城市,是一个人均GDP排名较为靠后的城市,这里还曾经是我国酸雨最多的地区之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维系该市经济发展命脉的是贵阳丰富的磷、煤、铝等矿产资源,但贵阳的这一资源优势并没有很快地转化成经济优势,却带来资源迅速耗竭、资源循环利用率低、污染排放量大的三重压力。贵阳市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贵阳市从2000年开始探索发展循环经济,2002年贵阳市被确认为全国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首家试点城市。2004年,贵阳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确认为全球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同年9月,贵阳市制定出我国第一部建设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对循环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2005年底,贵阳市编制完成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07年底贵阳市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目前,贵阳市已完成了全国第一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地方性法规,发布了一套《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成立了由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任主任的贵阳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切切实实地将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从理论落到了行动,让生态文明“看得见、摸得着”。总结贵阳目前已有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经验,至少在四个方面对我们有所启示:
理念新颖。贵阳市和我国大部分地区一样面临着资源逐渐枯竭、循环利用率低、生态环境脆弱的多重压力。但贵阳并没有采取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城市发展老路子,而是探索城市发展的新道路,采取“不污染,先治理”的方法,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保住青山绿水,也就是保住金山银山”。
模式先进。正是由于贵阳认识到了自己与周边城市相比的生态优势,并牢牢抓住这一优势,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采取“比较优势”的城市发展战略,奠定了生态文明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贵阳成功的城市发展模式对我国欠发达资源型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城市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解除了人们对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之间矛盾的疑虑。
方法科学。贵阳制定了《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细化、量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这一指标体系比较完整,具有开创性、导向性和实践性,在贵州省乃至全国属首创。
制度创新。健全、规范的制度是城市建设健康推进的必要保障。从《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到2009年即将出台的《贵阳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条例》……正是这一系列不断的创新探索,为贵阳市进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积累了运作基础,提供了法律保证,并将直接为国家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立法提供宝贵的经验。
(作者单位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