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时,有196家中央企业,但这些企业大的大、小的小,强的强、弱的弱,且分布过宽,3级以上企业覆盖了几乎所有的行业,必须进行布局结构调整。在国有资本进行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困难企业的处置是改革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而且这项工作晚做一年就会付出更多的改革成本。
另一方面,这些困难企业并不是没有优质资源,只是好的部分和不好的部分缠绕在一起,没有外力及外部资源介入自己很难解得开,好的业务板块缺乏资源发展不起来,不好的业务板块由于支付不了改革成本也退不出去。
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央企业的辅业规模比较庞大。研究试点时算过一笔账,当时中央企业的10万多亿总资产中,辅业资产大概有1万亿,基本上每一家企业都有辅业。中央企业以产业集团为主,产业集团做自己的产业是专家,做辅业处置不一定是专家。央企的辅业资产能否集中处理,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要求处理者要有非常专业的资产处置能力。国资委如没有可以依托的市场化的操作主体,直接对这些企业进行处置有困难,把困难企业下放地方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也有种种难题。于是国资委就想培育几家企业承担这样的业务,企业化的资产经营平台是中央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这就是进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的初衷。
邵宁认为,试点企业是“国资委的一个可以信赖与依靠的推手”,是进行国有资本调整的平台。“与银行金融不良资产的专业化处置不同,企业的资产是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重新配置企业的生产要素,人的问题很难回避。所以资产经营公司试点企业既要有资产处置能力,又要有强的协调能力,和人的安置能力,能够跟方方面面打交道,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邵宁认为,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人资分离。需要本着对职工负责的态度,为职工着想,严格按政策和程序办事。诚通集团在试点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一个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专业能力的团队,通过运作人力资源公司等途径在人的安置方面做出了极有价值的探索。
邵宁认为,诚通集团的班子和工作队伍通过努力,化解了大量矛盾,保证了接手的困难企业的稳定,高效地盘活了资产,实现了不良资产价值的最大化。而且在托管工作相关政策研究和具体化方面,和国资委一起相互配合,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结构调整和机制再造,推动企业摆脱困境,是一项艰苦的、难度很大的工作,需要有勇气面对挑战,需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解决难题,需要具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团队来支撑。诚通集团资产经营已经取得的业绩,也表明国资委提出的通过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来推进国有企业重组和调整的路子是走得通的,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