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7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与产业向何处去?
科学,适自,培育新产业
本报记者 隋明梅 徐文营

  刘路军出生在九龙山下东马各庄村,这里是著名的京白梨和核桃产地,但他从没侍弄过这些东西,因为山上的梨树和核桃树在他还是孩童的时候就所剩无几了。他和这里很多人一样,中学一毕业就在矿上工作了。“关闭矿山后,一开始好些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但近两年他们又都陆续回来了。”刘路军们靠山吃山,向老人们学习种梨和核桃,向山东人学习种大樱桃,向书本学习金银花等中药材的种植与加工技术。

  关闭煤矿,给门头沟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两个结果:生活“另垒炉灶”,生产“另起炉灶”。

  门头沟煤炭开采始自唐末,辽代开始大规模开采。此后至今,大量的煤炭沿永定河或漕运或驴驮马运到北京城,北京地区“都城百万家烟火之煤,均赖西山之煤”。新中国成立后,门头沟一度成为中国5大无烟煤产地之一,为首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闭矿山,发展什么新产业以安置人?这是个不能绕过的难题。

  “不过,我们门头沟人清醒地认识到,修复生态,建设首都生态屏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机遇,而不是简单的让山复绿、水变清、天变蓝。”区长刘云广告诉记者,这里的干部群众完全能理解北京市规划的长远意义,所以上下一心,积极展开生态修复与产业调整。“积极探索如何将生态修复的公益性向区域发展的市场性转变,促进生态事业与区域发展的和谐运转,实现生态修复向生态产业的转变,这将是我区下一阶段生态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创建国家生态区 

  门头沟区围绕功能定位要求,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区,加快构筑“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保护”3道防线。全区几年来共投入资金12亿多元,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永定河综合治理、太行山绿化、废旧矿山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并于去年正式获评“国家生态示范区”。该区提出,到2015年,力争全区9个镇全部成为市级环境优美镇,80%的镇成为国家级环境优美镇,60%的村成为市级生态村,全区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区的考核要求。

  重点实施“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并筹划建设“数字生态城”。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位于门头沟王平镇50平方公里的山地区域,正带领乡亲们种植果树的刘路军就是这一地区人。

  门头沟区的目标是,通过对所在区域内资源的整合、生态修复手段的创新和产业的培育,使基地成为科技创新活跃、产业培育要素集中、生态经济发展、人地和谐的北京山区活跃的科技高地,成为在北京市有地位,在全国有影响的山区发展典型样板。 

  基地的建设主要包括“一所六园”:山区发展研究所、新型产业示范园、生态修复示范园、旅游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生态涵养示范园、新型能源示范园,其功能各有特色,同时又形成互补。一条生态与产业并重、环境与经济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正在探索中。

规划首个“生态城” 

  刘云广还告诉记者,门头沟拟与芬兰联合规划建设一座“生态城”,规划方案有望在2010年出台。“生态城”将选择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区或者浅山区,规划面积约1至1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1万至10万人。“生态城”的交通、生产和生活规划将采用节能方式。

  “生态城”的概念目前得到很多国家和地方认可,北欧芬兰建有一座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的“生态城”,我国的天津和上海也曾提出建设“生态城”的概念。刘云广表示,门头沟区所要打造的“生态城”目前只停留在概念层面,根据门头沟的发展规划,“生态城”是创建全国生态区的一个部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