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汽车天地-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5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吉利的创新发展之路(上)
审时度势适时战略转型
本报记者 张 雅

  编者按 4月中旬,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了一场吉利汽车发展经验座谈会,旨在深入研讨和分析吉利汽车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好做法,以增强中国汽车工业的信心。吉利汽车及时实施战略转型、坚持自主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都成为研讨的重点。

  从1998年8月第一辆轿车下线,到今天,吉利已经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近11年。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全球汽车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吉利实现销售量22.18万辆,同比增长11.6%,全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14.9%,仅上半年,就实现净利润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17%。

  面对2009年,80%的汽车企业审慎调低了全年销售目标,而吉利仍然提出了实现销量25%增长的战略目标。就在今年1—3月,吉利销售量达到6.61万辆,相比2008年第4季度增长17.1%。

  吉利能取得如此成绩,正是因为在长期的积累中做好了准备。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而在李书福看来,吉利是“笨鸟先飞”。说起吉利的逆势上扬,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诀窍,“我们面临的市场、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其他企业一样,只是准备得比较早,提前‘冬泳’了。”李书福表示。

  2007年5月,源于原材料涨价、汽车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市场环境逐渐严酷,吉利开始实施战略转型:从“成本领先向品牌创新”转变、从“低价取胜向技术领先、品质领先、客户满意、全面领先”转变;从“以效益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从“企业利益高于一切向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转变。

  由此可见,吉利的战略转型跟国际金融危机的关系并非直接关联,而只是源于对企业发展的探索和战略定位的变化,是吉利谋求企业一步步走稳中的一个步骤。

  作为吉利这次转型的重点,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低附加值的“老三样”产品豪情、美日、优利欧全部停产,取而代之的是高附加值的远景、金刚、自由舰“新三样”。

  虽然在当时看来,为了这次转型,吉利付出了近8亿元的代价:原来的老产品3种车型全部停产,老的生产线全部拆除,模具、夹具报废,厂房重新建设,研发力度加大,将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应用到新产品上,从成本领先转型到品牌创新,从低价优势转型到技术优势。吉利的发源地浙江临海基地,在战略转型中停产一年多,所有生产线和厂房全部淘汰重建,全体员工在停产期间参加培训,到2008年下半年才开始生产熊猫汽车。

  后来的事实充分证明,这些脚踏实地的准备给同样经历市场衰退考验的吉利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吉利集团总裁杨健充分肯定了这次战略转型对吉利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具有历史性意义,当危机来临时,吉利提前实现了转型升级,具备了与市场风险抗衡的能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