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市场监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4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措施三
深化区域性质量问题整治
本报记者 杨忠阳 实习生 童曼丝 杨丽莉

  针对近年来制售假劣农资行为逐渐向隐蔽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国家质检总局今年划定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督查,全国共有65个地区被列为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山东省临沭县给出了答案:“通过区域整治,11家违法生产企业被依法取缔,而40多家优质生产企业则迅速成长起来了。”山东临沭县肥料管理办公室主任、县长助理王吉明说。

  据了解,前些年临沭县化肥企业大多规模比较小,质量意识差,生产方式多为手工掺混,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还存在着掺杂使假现象。一时间,投诉的、举报的、追偿的人纷纷来到临沭,使临沭县化肥的声誉受到严重破坏,整个产业停滞不前。面对这种情况,为重塑临沭复合肥产业形象,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临沭县质监局采用区域整治的手段,利用区域监管的责任制度,将临沭县城区、12个乡镇共划分为5个监管责任区,以稽查大队作为区域监管的实施主体,在所辖范围内开展调查、摸清责任区内企业数量、规模、主要产品产量、质量控制措施、执行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情况、违法违规被查处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建立企业档案,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

  “现在临沭年化肥生产规模已达10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1%,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先进县。”临沭县质监局局长庄会增表示,今年临沭县还要不断深化区域性化肥质量问题整治,打假扶优,让这些名优化肥生产企业支撑起地方优势产业。

  

  点评:打假扶优,优胜劣汰。深化区域性质量问题整治工作,使整治工作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企业的欢迎,使区域性质量问题得到控制,进而转变成区域优势产业。临沭县的经验告诉我们,打假和扶优并不矛盾,只要加强质量管理,落后也可变先进,劣势也可成优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