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植树节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3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威海:融入森林的海滨城市
本报通讯员 刘雄鹰 刘炜平

  多年来,威海市积极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现有绿地面积28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3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4%,城市绿地率41.4%。威海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

播绿:绿色就是生产力 

  自1999年起,在市直属部门、驻威单位和市属企业中实行包山头绿化,包栽包活包成林,一包几年不变。在7年前,威海市就提出了人均每年植树8棵、全市每年植树2000万棵的目标。2003年,将包山头绿化工作列入对市直属部门、单位的年度考核,树木成活率达95%以上。2008年,威海市出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意见、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大造林绿化力度。

  威海市将义务植树从城市公园、单位庭院、居民小区绿化,扩大到荒山荒滩绿化、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再到绿色通道建设、退耕还林和“四旁”绿化;从春天植树到一年四季播绿不断。“十五”以来,每年绿化投资5亿元以上,累计新增造林近百万亩。全市开展“城市庭院绿化”、“村在绿中”、“青春·绿色·家园”、“绿色学校”等活动,义务植树的组织形式不断丰富,广大市民积极植绿护绿,营造纪念树、纪念林、团员林、党员林,认建认养绿地、保护古树。

护绿:绿色就是生命线 

  从2002年起,威海市投资10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建设使用森林防火微波图像监控指挥系统。2004年又组建了森林防火专业队,聘用专职护林员1300多名。全市多年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破坏森林资源案件。 

  全市实行“绿线”、“绿章”制度,加强城市绿地林木管护。凡不加盖“绿章”的项目,不准开工,不予验收,对违反“绿线”管制、侵犯绿化建设用地的行为一律严肃查处,先后有十几个建设项目因没过“绿化关”而被拒之门外。建立健全了城市绿化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部门管理责任制、“三包”管理责任制及社会参与激励机制,将绿化养护责任层层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

兴绿:机制创活绿长荫   2004年,威海市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吸引了农村资本、城市资本、国外资本参与林业建设。全市近40万亩宜林地、退耕地、“四荒”、河滩库区等被个人或其他经济组织承包。到目前已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大户3700多户,每年植树占全年造林总数的近一半。威海市积极发展以经济林为主的特色农业,以林果深加工为主的现代

工业,以林业资源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业。建成一大批生态旅游观光园、名特优新经济林园。目前,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6处、省级2处、市级4处,各类自然保护区6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0%以上。2008年全市林业产值10亿多元,各级森林公园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