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提示 在努力保增长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本文表明,北京市正按照中央的要求,通过加快建设“绿色北京”,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是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而我们谋求的发展,必须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越是在加大力度保增长的时候,越要重视提高发展质量,重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把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结构调整形成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北京正在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我们要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力度,努力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北京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奥运筹办过程中,北京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改善了首都的环境质量。比如,狠抓大气治理工作,先后实施了14个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累计投资1400多亿元,采取了200多项措施,使得空气质量连年得到改善。再比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节能产业和环保产业,积极利用新能源与清洁技术,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再生水利用水平。
在经济发展方面,北京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一方面,对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要求的企业实施关停改造;另一方面,明确高端产业的发展思路,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上。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市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了70%,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聚集了一大批自主创新资源,提高了区域自主创新的能力,保证了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北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经验,按照首都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生态文明的要求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建设“绿色北京”,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绿色北京”,就是要把城市的发展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加快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就是要加大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继续下大力气治理空气质量,加强绿化美化,不断提升首都的环境质量;就是要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使首都的发展更加可持续;就是要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为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建设“绿色北京”、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也是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一个着力点,也是当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素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必须发挥首都优势,着力构建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注重服务主导型、创新驱动型和生态友好型发展,保持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要进一步发展壮大金融、信息、商务、科技等服务产业,逐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经济格局。要以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新支柱,特别是充分发挥奥运效应,大力发展旅游、会展、文化、体育等产业,做大做强奥运受益产业。要通过政策引导和不断创新,把北京建设成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撑、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全面发展,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服务之都。要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切实从成本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快现代制造业的优化升级,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都市工业,延长研发设计、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把一般制造、加工等低端环节向周边转移,不断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这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绿色北京”、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要继续严格执行国家环保、节能标准,完善符合首都功能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严格落实产业政策,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加大“五小”企业等落后生产能力和“三高”企业的淘汰力度。要制定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着力抓好绿色环保、节约资源能源技术的推广使用,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壮大循环经济规模。要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第三,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要下更大的决心,进一步加大力度,全方位治理环境污染,努力突破大气污染防治瓶颈,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大气质量的持续改善,确保环境质量不滑坡。要深化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努力扩大城市绿色空间,高度重视并建设保护好城市森林、城市湿地等生态系统,全力建设生态城市。小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接合部地区的环境整治,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力度和统筹协调力度,努力使这些地区的市容环境尽快明显改善。(执笔: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