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环球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产业发展始于石油危机
  热电联产是丹麦提高能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图为丹麦DONG能源公司旗下Avedore热电联产厂的两个巨型锅炉,锅炉水温能达到120摄氏度,同时在高压下保持非沸腾状态,是非常高效的热点炼厂锅炉。   王小聪摄

  丹麦绿色产业真正开始发展,源于一次危机。

  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爆发,石油价格急剧攀升了2—3倍。因为严重依赖进口石油,当时对外来能源依赖度达到99%的丹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能源严重短缺局面。情急之下,政府规定不许人们在周日使用私家车,还要求商店尽可能少开灯。自然,政府和民间也都开始思考国家能源安全问题。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丹麦选择了不依赖进口化石能源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开始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丹麦外交部下属丹麦商会主管“国际贸易政策和商业”的副秘书长尼尔森(Svend Roed Nielsen)告诉记者,当时并没有全球气候变暖和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只是单纯为了不再依赖进口能源,丹麦人痛下决心调整自身能源结构。这就是日后在丹麦红红火火的风力发电、热电联产和建筑节能等产业的起源。即使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过后,石油价格开始回落,被这次危机深深震撼的丹麦人仍坚持这一能源战略调整,因而丹麦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业的脚步从未停下。

  丹麦技术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Rena Angelidaki说,丹麦展开的能源国家计划可以分为四块产业:风能、生物质能、节能技术和热电联产。其中,前两项属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后两项属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丹麦能源署的副署长安妮·西蒙森(Anne Simonsen)向记者表示,现在丹麦16%的能源来源于可再生能源,这主要表现在,电力行业中,风电占据了相当引人注目的份额,达到了20%;在热力行业,生物质能的使用和垃圾焚烧利用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遍布丹麦全境的665座热电联产厂和230座区域供热厂,通过热电联产的方式提高了40%的燃料利用效率,并把丹麦全国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1/5以上。时至今日,丹麦甚至成为了石油的净出口国。

  “1975年到2006年这31年间,丹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0%,但总能耗却能够维持不变。”这就是所谓的“丹麦模式”,也是丹麦从学者到官员,从能源业内人士到普通丹麦国民都津津乐道的一句口头语。

  随着世界上其他经济体能耗的不断上升,丹麦却能够将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脱钩,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同时,丹麦单位GDP能耗水平在欧盟国家中也是最低的,大约比欧盟平均水平低4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