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变“招企业”为“招产业”
本报记者 廖晓飞 李国章

  产业转移不等于企业的转移,而是一系列相关企业转移的结果。认识转变之后,重庆市根据本市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目的招商引资,实现了从“招企业”到“招产业”的转变

  因为出海物流成本较高,重庆力帆集团曾想把摩托车生产基地转到东部沿海地区,但随着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成立,这个念头就打消了。2008年12月18日在保税港区揭牌仪式上,力帆集团进出口公司负责人表示,保税港区的设立将给力帆带来很大实惠。力帆以前办理出口退税要跑到上海,走水路来回要40多天,占用了公司的资金。而现在在家门口就有保税区,摩托车进保税区就算出关了,可以直接办理出口退税等手续。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具有土地资源成本低、工业基础雄厚、潜在市场庞大等优势,对中高端制造业有很大吸引力。重庆设立保税港区后,将进一步降低重庆市乃至西部内陆地区的物流成本,区内优惠的政策无疑将为重庆市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王平说,设立保税港区为重庆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重大机遇。重庆深处内陆,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一直是制约重庆承接产业转移的“短板”。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除设立保税区外,重庆还将实施“一江连两翼”战略,把长江黄金水道和铁路、公路连接起来,实现长江水运和其他物流方式的无缝连接。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兰渝铁路到新疆,连接通往欧洲的大陆铁路线;另外一条是沿渝滇铁路、滇瑞、滇缅铁路到缅甸南部的港口,把西南的通道打通。

  打通通道的效应已初显。2008年12月,惠普公司集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于一体的综合性电脑生产基地在重庆正式开工。惠普电脑产品的60%供应欧洲市场,如果用火车运至欧洲需18天左右,兰渝铁路一旦建成通车,将缩短到13天。随着基地的开工建设,预计还将会吸引液晶显示器、硬盘、鼠标等一大批配套企业的跟进,从而形成完善的产业链集群,并将带动一批电脑代工企业进入重庆。

  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重庆先后举办了“中国知名国企重庆投资发展研讨会”、“聚焦台商—重庆IT特别行动”、“2008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暨全国知名民营企业重庆行”、“加工贸易及产业转移‘进重庆’”等十大招商引资活动,其中仅加工贸易及产业转移“进重庆”一项,就签约项目42个,签约金额143亿元。

  以前,重庆一些区县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招商引资没有具体的规划,不管项目的大小,能否形成产业链条,都往园区里引,一些本应能共享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通过实践,重庆市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逐渐意识到:产业的转移不等于企业的转移,产业转移是一系列相关企业的转移。为此,重庆市改变了招商引资思路,根据重庆市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招商引资,实现了从“招企业”到“招产业”的转变,同时对原有园区按照新的思路进行了重新规划,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让企业不仅进得来,还要留得住。

  目前重庆确定了“5+2”产业发展战略,即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化工、材料、电子信息五大产业,再加上能源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汽车摩托车是重庆的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将实现微车—重车、轿车—商务车、整车—零部件的全系列构建,形成千亿元产值的汽车产业链。而根据重庆市信息产业局的统计,信息产业有望一举取代汽摩产业,成为重庆新的支柱型产业。为此,重庆市信息产业局下发了《信息产业千亿承接重庆行动纲要》,期望在承接IT产业转移中实现突破。

  重庆在“招产业”上强调以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为突然口,重点抓龙头企业,优先让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入驻重庆。例如,茂德科技投资9亿多美元在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建设的8英寸芯片厂已于2008年5月开工。紧随茂德科技之后,一大批芯片设计、制造、封装以及电路设计的企业跟着进入了园区。与之类似的还有长寿化工园区,都是引进龙头企业后,带动了一批配套产业的跟进投资。

  迅速发展的工业为给重庆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新的机遇。有关部门认识到,要让企业放心地转移到重庆来,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业。重庆市将紧紧围绕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动、提升集聚辐射和竞争能力两个重点,着力做好六件事:一是做强运输物流平台,发挥综合枢纽优势;二是培育金融集聚平台,增强区域辐射能力;三是建设研发创意平台,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四是打造商务服务平台,提高城市品牌形象;五是健全信息服务平台;六是建立外包服务平台,扩大内陆城市开放。

  新举措带来大发展。2008年1—9月,重庆市实际利用外资达23.39亿美元,同比增长243.63%,是2007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两倍;实际利用内资501.17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81.9%,其中东部来渝内资比上年同期增长96.4%,占全市利用内资总额的81.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