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丰县近年来着力把农业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循环农业,坚持科技创新,努力实现由传统粗放农业向高效精准农业转型。
生态循环升华高效农业理念
2005年以来,丰县狠抓农村节能减排,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工作,走出了一条有效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新途径。 开展清洁田园工程,实施节水农业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实施秸秆综合利用。丰县每年产生的作物秸秆量达80万吨。近年来,丰县组织农民利用秸秆发展食用菌种殖,每年实现经济收入总值10亿元以上,以前大多作为农民做饭用的烧材成了宝贝,并成为丰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新产业。
近年来,丰县大力发展高效养殖业,种鸭饲养量达到100万只,成为全国最大的樱桃谷种鸭基地,肉鸭饲养量达到1亿只,鸭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为防止大量的鸭粪污染农村环境,丰县探索出两条生态养殖链。一是结合当地果林业发达特点,在果树林中建棚养鸭,形成果树林天然防疫、鸭粪肥地比较简单的“林鸭模式”;二是结合“一池三改”沼气工程,整合农林局、开发局、畜牧局资源,在养鸭集中地点建设沼气池,实现了鸭粪便自流入池,产出的沼气用于农户做饭、照明、洗浴,沼液、沼渣用于果树施肥,初步形成了“饲料→鸭业生产→鸭粪→沼气(沼液、沼渣)→果”的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形成了10亿元的生态产业链。丰县农民过去采用无机肥种植的红富士苹果、白酥梨等果品不但个头小,而且果肉硬,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弱;近几年,通过施用鸭粪种植的红富士苹果、白酥梨等果品,个头大、果肉嫩而且多汁,上市早。
科技创新提升高效农业品质
让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农业开发,以农业高科技园区为平台,加速了生物技术及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和商品化率,是丰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又一举措。
县农业资源开发局等职能部门大力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抓住创新成果的适用性和技术应用的主动性两个关键环节,把科学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使全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率达95%以上。截至目前,丰县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100多个,推广各项新技术30 项。全县已认证有机食品2个、AA级绿色食品2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49个。
果品产业是丰县的传统产业,大沙河果园是全国5大连片果园之一。但是几年前,这里的果农常常因为果品品质差、难以销售犯难。为了让传统产业搭上现代农业发展列车,2005年以来,丰县农林局、开发局本着高投入、高品质的发展思路,引进苹果和梨的优新品种,全面推广果树无公害栽培管理等各项精品果蔬生产综合技术后,果品质量有效提高,产品销路明显突破。目前丰县已成为江苏省水果产量第一县。
精深加工增加高效农业收益
高效农业首先应当是规模和精深加工。如果形不成一定的规模,很难使种植水平得到普遍提升,也很难有好的收益。
苔蒜是丰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几年前,全县仅有数千亩,现在已经发展成华山、范楼、梁寨3个镇集中连片35万亩的规模,亩均效益2600元左右;大蒜13.5万亩,亩均效益3700元左右;黄皮洋葱15万亩,亩均效益4000元左右。蔬菜生产由过去的零星、粗放种植转变为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占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
形成规模后,高效农业还应当进行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一条龙,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丰县致力于在拉长产业链条上做足文章,利用政策扶持,依托各种资源,上马一大批工贸项目。到目前全县仅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就有270多家,有10家企业被列为省、市级龙头企业,并逐步形成以安德利果汁、湖滨果汁为龙头的果品加工产业链;以吉林森工、嘉利木业为龙头的木业加工企业群;以六合食品、桂柳种鸭为龙头的肉鸭养殖、加工产业链;以同发罐头、旺达农产为龙头的特种蔬菜种植、加工、贸易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多筹资金加大高效农业投入
大农业需要大投入,高效农业更需要雄厚的资金投入。但丰县很穷,是江苏较为贫困的县之一。在财力紧张的农业大县,丰县近年来积极探索财政贫困县农业投入新机制,初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民间投入、金融投入、工商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投入新格局。今年,县镇财政共筹集补助资金2100余万元用于扶持设施农业建设,对新建蔬菜大棚、日光温室和标准鸭棚每个给予2000元—3000元的补助,带动民间资金投入农业近亿元。他们还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多、合作组织发展快的优势,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年初以来,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出资总额达到3600万元,新建了一批生产基地和冷储加工企业。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活动。全县已创建信用镇5个、信用村150个、信用户5.1万户,建立农户联保小组2万多个,信用联社农业贷款余额9.5亿元,占各类贷款的70%;组建农业投资担保公司,由财政和农业龙头企业共同入股,引导和集聚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2亿元,受益农户3.95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