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立足基本国情和产业特点。目前,我国耕地资源减少趋势难以逆转,依靠增加面积来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空间十分有限,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最大的潜力要靠科技进步。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促进粮食连年增产、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30年来,已培育成功高产、优质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及新组合超过1万余个、优良畜禽和水产新品种近100个,促进了农业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推动我国粮食总产先后迈上了4000亿公斤、4500亿公斤和5000亿公斤三个台阶,肉、禽、蛋、果、蔬、水产等产量均跃居世界第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0年的实践证明,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要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的目标,迫切需要依靠科技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土地产出率;面对资源约束日益增强、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国情,迫切需要依靠科技突破资源瓶颈约束,提高资源利用率;针对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的现状,迫切需要依靠科技提升农民种养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新格局。以提高农业科技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为主要目标,着力强化“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应用于生产”的科研评价导向机制;着力打通科研、教学、推广三个环节,着力密切科研与生产、科技工作的上中下游、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三个衔接;要着眼农业科技要素整合与共享,以形成强大科技合力为主要目标,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要以项目为载体广泛凝聚科技力量,从合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角度谋划每一个项目,把项目做成集聚资源的载体,凝聚力量的平台,打造合力的抓手。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行业科技、科技入户、农民培训等各类工程、项目,都要切实围绕产业发展,形成更大合力,实现产学研用的密切结合。
着力培育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突破性成果。顺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制高点。尤其要紧扣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综合研究和协同攻关,强化农业技术集成配套,大力培育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突破性科技成果。
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以满足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基层农技推广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积极引导农业科研教学机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涉农企业等开展农技推广工作,集聚多方力量,形成农技推广的强大合力;以能够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基本要求,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和人员素质提升;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用好项目、好模式和好成效激发农技推广活力,推动形成不同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责任明确、运行高效的农技推广体系。一是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健全基层农技推广公共服务机构的方案,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尤其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条件能力建设,建设县、乡、村三级试验示范基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同时,积极开展熟化完善、集成配套和本地化创新,使地区农科所成为上游的科技试验田、下游的技术供给站,成为科研和推广的衔接点。二是积极发展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引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涉农企业等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企业+基地”、“院县共建”等推广模式多元化发展。加快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户”为主线,中央到地方农业科研专家、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等上下贯通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三是加大基层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力度。从2008年冬季开始启动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扎实有效的技术培训,并大力组织各级各类农业教育培训单位和社会培训力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在每个村组培养1至2个科技示范户,使其成为广大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成为农技推广体系在村组的延伸,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继续组织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教授,通过农业服务热线、“三电合一”等现代信息手段,利用科技大集、科技下乡等农技服务形式,及时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和咨询服务;尤其要积极引导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直接面对农民传授农业技术。
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和实用型专家队伍的培养。一是要抓创新团队建设。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科研骨干、专技人才和科辅人员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人才队伍,打造一支主攻方向明确、专业素养良好、创新能力较强的科研团队。二是要重视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为优秀人才创造优先培养、优先使用、优厚待遇的好环境。三是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检验成果。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积极培养熟悉农业生产、了解农民需求、勤于同农民打交道、善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实用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