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旅游经济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9年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连线①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刘锋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旅游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长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业正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产业转型期、战略提升期和矛盾凸显期。国家旅游局经过认真研究论证,提出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的转型升级,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

  当前,为尽快推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央果断出台了10大措施。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10大措施”中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等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旅游交通环境,增强了居民旅游消费能力,保障了旅游业发展资金来源等,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

  可以预期,2009年将进一步保证和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总体来看,在当前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宏观背景下,国家采取的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都将有效改善旅游业发展条件、促进旅游消费需求、促使增加旅游产品供给,并不断转变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和发展形态,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机制、产业素质和服务质量,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促进我国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所谓转型,就是转变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发展形态、发展观念;所谓升级,就是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机制、产业素质和服务质量。具体来看,转型升级涉及以下3个方面:

  一是发展观念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低水平、破坏性和重复性等问题,影响了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制约了旅游产业素质的提升。集约化发展已是旅游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是旅游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就是要努力使旅游资源开发向规模化、精品化方向迈进,培育旅游龙头景区和拳头产品。此外,旅游业发展要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发展方针,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切实抓好旅游行业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走生态文明的旅游发展之路。

  二是发展模式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旅游业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数量扩张、质量提升、创立品牌三个阶段,这是一条基本规律。过去,经过近30年的旅游开发,大多数品位较高、开发条件较好的旅游资源已被开发。随着旅游市场的迅速扩张,旅游消费档次和水平明显提升,以量取胜的旅游产品已越来越没有市场。从景区发展来看,目前全国已有各类景区2万多家,其中A级景区3000多家,通过5A级评审的有66家。近年,景区按照“做大、做精、做强”的思路,积极投资深度开发,引进和推广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推进品牌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等行为,都表明旅游业的发展正逐步从以往依赖资源开发一味增加景区数量的规模扩张,向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益并重,向提升品质、加强旅游管理和服务创新转变。

  三是发展形态由经济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变。

  旅游业是一门兼具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种功能的新兴经济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市场需求、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劳动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全国陆续已有27个省(区、市)把旅游业确立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正逐步增强,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显现,由经济功能为主向经济社会功能的延伸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