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同心治水见成效

过去的水中即景成为今天西湖路上人们茶余饭后讲起的笑话

  南昌是个多雨的城市,一年之中大到暴雨就有10多次。和全国不少大中城市一样,南昌市老城区的地下排水设施大部分建于半个世纪之前,设计落后,设施老化,管网排涝能力滞后,不要说大到暴雨,有些路段甚至抵抗不住中雨的袭击。 

  让滕显泰头疼的正是老城区的内涝。他指着墙上留下的印记风趣地说,“没想到搬过来后,我年年都要组织防洪。那时我家买了水泵,雨衣、雨具一大堆。”下雨时,工人们都在这里守着,否则水进来设备就淹坏了。同样在一层居住的吴舒霞夫妇把原来的门封了,在临街的墙上重新开了一个门,下面铺了台阶。“台阶有一米多高呢,水有时也能进来。”吴舒霞说。 

  “过去这条街上排水管道也是年年修,修的时候我们都在旁边,看能帮上什么忙,可就是效果不明显。”喻冬梅说。 

  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2003年6月的一场暴雨,西湖路区域又变成了“水上威尼斯”。市里的领导前来视察,有人说他们是划船来的,也有人说他们是坐吉普车过来的,有人拍到了领导们打着伞察看内涝灾情的照片,西湖路上的住户们都知道这事,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当时市领导的承诺:南昌市要用两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积水问题。

  吴舒霞总觉得自己的分析有道理,“哪堵哪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定要全面改才行。”这场大雨之后,南昌老城区5大排水系统改造工程启动。这是南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排水改造工程,涉及12个大项,30个子项,占整个老城区积水面积的80%,工程总投资14.22亿元。

  为了能让家家户户门前都不积水,2004年底南昌又启动了小街小巷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近千条支线管网全部并入主干管网系统,4年间城市用于老城区排水管网系统改造的资金达到20亿元,构建起了一个现代的城市排水系统,做到了“一日暴雨,4小时排完”,从而根治了城区内涝。

  “改造到我们这儿的时候,市政工人挖了很深的通道,排水管大得能钻进去人。”喻冬梅一边比划一边说,“孺子亭公园里还建了雨水提升泵站,管网排得慢就用水泵抽。”现在西湖路区域彻底结束了昔日“水上漂”的岁月,过去的水中即景成为今天人们茶余饭后讲起的笑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