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有源头活水来——厦门市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殷陆君

  福建厦门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注重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发挥群众的创建主力军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创建品牌的科学机制。

  创新机制,使文明创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

  9月24日,厦门市集美区礼堂,一场别开生面的点评会正在这里举行。参加者是各区、各局的主要领导,文明办和城管办的负责人,也有市民代表和新闻记者。

  点评者是厦门市委副书记陈炳发。他对着一幅幅照片,为大家点评。点评内容有城郊接合部的“脏乱差”,有旅游景区的无证照像,有公交车站“乱停车”等。这些照片有的是督查拍摄的,有的是市民提供的。

  对文明创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是厦门2005年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创造的好办法。思明区委书记郑云峰至今能回忆起第一次召开点评会时的情景,会议由时任市长的张昌平主持,请市民代表、新闻记者、廉政监督员上台点评,只讲问题不讲成绩,只谈解决办法不准推逶塞责。

  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公开点评,成为厦门创新创建工作的机制。近3年来,厦门不仅召开了9次全市性的创建工作点评会,而且不断改进方法,丰富内涵。在方法上,不仅在会上点,而且在现场评;不仅在市里开,还到区、街及相关部门开;在内容上,不仅点评环境卫生、市容市貌、食品卫生、交通秩序等具体问题,而且注重解决信心不足、责任不清、投入不足等深层次问题,保证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点评工作机制成为厦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响亮的“品牌”。

  厦门市还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创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3年来,厦门市在深化细化领导责任机制、形成合力机制、统筹协调机制、宣传发动机制、投入奖惩机制和督察落实机制以及点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做到有章可循、各负其责,落实到位,常抓不懈,促进了创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创新活动,使文明创建内涵深化形式多样化

  10月16日,在厦港街道南华社区,一个“流动学堂”正在上课,台上老师在讲“法律助你巧租房”、“烹饪小炒”、Flash动画制作、计算机照片处理、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台下居民们听得津津有味。居民小危说,“这些课题对我们既有意义,而且管用。我没房子住,对怎样租房子便宜听得最上心。”

  10月25日在中山路步行街举办的“书香鹭岛”活动,各大书店推出“读书益智、全民阅读”为主题的书展、征文、讲座等,吸引了10多万群众参加。

  思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颜智伟说,“这些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新载体,把社区教育和文明创建紧密结合起来,为每个市民提供了经常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与终身学习文化的机会,使思明区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

  厦门的文明创建活动不但形式多样,而且内涵丰富。嘉莲街道成立了“理论教育讲师团”开展社区党课教育、精神文明宣传;莲前街道龙山桥社区开展以“关爱外来青工、共享知识天空”为主题的外来青工文化文艺活动,激发外来务工人员提高素质。

  厦门市委文明办主任刘绍清说,“厦门市蓬蓬勃勃开展的群众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寓教于乐,成为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载体。”

  厦门市注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使群众积极参加、乐于参加。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举办文明创建主题征集评选、创建和谐社区10大金点子、为群众办实事征集活动,欢迎来信来电,也鼓励网上和短信投票。

  金尚社区推出老老少少都能参加的“友缘速递睦邻卡”现场交友活动,建立了乒乓球、育儿、摄影、花卉种植等12个兴趣小组;鼓浪屿街道内厝社区开通“阳光社区”网站,提供“在线心理服务台”、“QQ咨询”等多种心理咨询服务,建立社区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开设“心路直通车”电话心理咨询服务的“阳光热线”。 

  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碧玲说,“创新是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灵魂,群众是文明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厦门的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丰富多彩,既源于活动创新,也源于群众的积极参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