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周年。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总结“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效与经验,回顾3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于把握“三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和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北”工程建设30年成就巨大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1978年11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局面而组织实施的一项跨省(区)、跨世纪、跨行业的国家重点工程,是在我国生态环境最为恶劣、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经济社会相对欠发达地区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生态建设骨干工程,是兴林富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工程。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工程总体规划,工程建设范围涵盖了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期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长达73年。
30年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得到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自国家“六五”期间开始,“三北”工程一直被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项目。30年已累计完成工程造林2446.9万公顷,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0.51%。“三北”防护林体系长达4480公里,已成为阻止风沙南侵的绿色长城。重点治理的毛乌素、科尔沁、黄土高原、东北平原、京津周围和新疆绿洲外围等区域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先河,已成为中国政府重视生态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就“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作出过14次重大决策。邓小平同志亲笔为“三北”工程题词“绿色长城”。国务院连续多年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安排部署“三北”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工程建设。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大力植树种草,推进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体系建设。”2000年3月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领导同志进一步指示:“推进以‘三北’防护林为重点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改造大自然的伟大壮举”,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生态建设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2003年12月18日,“三北”工程获得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吉尼斯证书;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友好国家将“三北”工程列为优先援助对象。
“三北”工程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和国家确定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坚持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心与决心。30年前,在整个国家工作重心刚刚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国家财力薄弱、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各项工作都急需加强与建设的同时,国家站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在“三北”地区组织实施规模宏大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并作为国家的一项重点建设工程,成立了国务院“三北”防护林领导小组,加强了对“三北”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并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项目。
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体现了我们党坚持解放思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体现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宗旨。1978年国务院批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时,就特别强调指出:“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造林种草,特别是有计划的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的重大战略措施。”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关心群众生存、生产与发展,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基本理念与宗旨。
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建设之路。总结起来,就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基本方针。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标示着我国林业战略指导思想的逐步转变。改革开放后,以“三北”防护林建设体系启动为标志,林业战略指导思想开始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变为与生态建设兼顾转变,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同时兼有三大效益。
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北”工程建设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对林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今后一个时期“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巩固提高现有成果和加快推进建设步伐为主线,以扩展防沙治沙治理范围、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力度为重点,以新农村村屯绿化,特色产业发展,林权制度改革为亮点,推进由人工措施为主向人工措施和自然修复相结合、单一营造林向造林经营和保护利用并重、分散治理向区域规模治理、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深化体制、机制、科技和政策创新,为实现“三北”地区生态状况总体好转、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防护林体系的多种功能,把造林育林同改善生态结合起来,同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发挥区位优势,实现“三北”防护林的“四个转变”。即在建设理念上,由“以林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在建设内容上,由单纯营造林向造林、保护、经营、利用并重转变;在建设布局上,由分散治理向区域综合治理转变;在建设方式上,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主要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完成造林3046.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2%。平原农区农田林网化程度达到70%以上,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河套平原建成区域性防护林体系,确保粮食稳产、高产。“三北”地区50%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实现沙漠化根本性逆转。黄土高原7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建成我国名特优新干鲜果品基地和后备森林资源基地。
到2050年,完成“三北”工程规划造林任务3508.3万公顷,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15%左右,扣除沙漠、戈壁、重度盐碱地等不可治理的土地外,“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以上。其中山区达到70%,丘陵区和沙区达到40%,平原农区达到10%以上,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祝列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