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享一片蓝天 共同进步成长
———厦门市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服务纪实

  厦门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和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生活、发展。2007年,厦门被评为“中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之一。目前,全市共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7.92万多人,占全市未成年人总数近五分之一。厦门市委、市政府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战略高度出发,不断加强和改进来厦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和教育管理,形成来厦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未成年人共享优质教育、共同进步成长的良好机制,开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2008年10月,厦门市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创新工作理念,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厦门市紧紧围绕思想道德教育这一主线,突出思想内涵,注重道德实践,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现状和特点,采取“一体化教育”、“差异化服务”、“亲情化管理”三项措施,着力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一体化教育”是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未成年人融为一体,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出台《厦门市关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指导意见》,结合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广泛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月”、“创建和谐校园”、“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和18岁成人宣誓等主题教育活动。今年以来,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经成为厦门的新市民,其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得到大大提高。

  “差异化服务”是指厦门市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精心设计了一批活动项目,不断拓展他们学习和娱乐的新渠道。2005年开始,厦门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在41个社区设立了“绿色网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家长签字同意,可以登记申请上网卡,在规定时间内免费上网学习。2006年以来,厦门市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立了26个“少儿图书室”、10个“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亲情化服务”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制度保障,确保均衡公平教育 

  在厦门市文安小学四年级1班就读的郭惠说,“这里条件很好,老师同学们都很关心我,借读费、杂费全免,我很喜欢这里,学习也不错。”她的父亲小郭介绍,几年前夫妻俩从龙海市农村来打工,很愁孩子没书读,厦门推出新政策,郭惠就走进了这所位于老城区、以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要对象的公办学校。

  2008年厦门安排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45000人。厦门市采取有力措施,统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扩大公办义务教育规模。厦门市政府制定文件,依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合理布局学校建设。2006年和2007年两年,共投入6.27亿元,新建、扩建、改建40所公办学校,增加4.5万个学位,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收能力从2005年的近三分之一提高到2008年的三分之二以上。将其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教育经费预算,并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减免学费。全市办理义务教育收费减免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7.12万人,共减免借读费4745万元,切实减轻其教育费用负担。

  2004年初厦门市政府拨出300万元专款改善民办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公办与民办教育均衡发展,资源共享。

  整合多方资源,创造浓厚关爱氛围

  厦门市“关工委”联合文明办、教育局等12个单位,推出“百项关爱行动”,重点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群体。每年举办一次全市性的“关爱助学大会”,仅2006年—2007年,就筹集关爱资金600多万元,资助贫困生7000多人,受助对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一半以上。设立专项基金,资助贫困子女入学;厦门市出台了“全民医保”制度,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纳入医保范畴。

  2005年5月,由厦门市科技局牵头,策划启动了“科普希望快车”活动,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流动电脑培训等科技教育活动。此项活动获得第二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

  厦门市少儿图书馆、总工会、妇联和思明区商会等单位经常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民办学校提供教学用品援助。全市173个社区组织开展了“‘心手相连’社区志愿者与未成年人结对活动”,不断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知识面和业余生活。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