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科技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点聚焦
自主创新迈上新台阶
———中国南车南京浦镇公司发展纪实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的列车在上海二号线西沿线上运行。
  浦镇公司的地铁车辆生产线。

  中国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已有百年历史,前身是南京浦镇车辆厂。浦镇公司不仅“老”,而且曾经很辉煌,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研制开发了我国首列25.5米空调双层客车、首列准高速空调双层客车、首列时速180公里空调双层内燃动车组。

  但是,当时代的车轮驶入21世纪,随着中国铁路改革的步伐,机车车辆行业整体与铁道部脱钩,由原来的垄断行业改变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一般性竞争企业,生产出来的机车车辆由铁道部统一招标采购。初涉市场经济的大海,浦镇公司不谙水性,2003年亏损达3000多万元。痛定思痛,浦镇公司的决策者们一致认为,企业只有发扬技术创新传统,开发出有竞争实力的产品才能起死回生。

  几年工夫,浦镇公司不仅实现了扭亏为盈,而且在我国铁路运输装备制造领域又创造了若干第一:首列摆式客车;“先锋号”两动一拖动力分散型电动车组创下292km/h中国铁路第一速;首辆200公里轨检车……

  浦镇公司副总工程师黄文杰介绍说,浦镇公司自主创新的真经只有6个字:标准、工具、市场。

标准:自主创新的教材

  严格地说,浦镇公司的自主创新是从拜师学艺开始的,他们通过与阿尔斯通、庞巴迪等国际同行的技术合作,找到了自己在技术创新上的严重不足。那就是浦镇公司的技术开发往往是基于经验的创新,而国外同行却是基于知识的创新。两者相较,前者只是局部的变革,创新步伐慢;而后者的技术含量更高,可靠性更胜一筹。

  他们发现,除了基础的技术知识之外,对于像机车车辆这样的传统行业来说,国际标准是实现创新最重要的知识来源之一。黄文杰强调,“我们所说的标准是国际标准。过去我国不太重视国家标准,基本是一些宽泛的论述;而国际标准却是各领域的顶级专家集体编制的,是他们知识精华的结晶,国际标准会明示每种产品应达到什么性能以及测试体现这些性能指标的方法。以列车通信网络标准为例,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布的国际标准多达630多页,细到对焊点的间距及大小都有明确要求。很显然,基于国际标准进行创新,可以使我们的创新处于较高的起点。”

  找到这个捷径后,浦镇公司自觉地把国际标准当作自主创新的教材。当他们在机车设计过程中遭遇电磁干扰问题时,国际标准会告诉他们车载牵引变流器发射的电磁波只要不超过某一特定值就不会出现电磁干扰现象,还会告诉他们如何测试电磁波;当他们为海边城市设计机车必须考虑防盐雾问题时,国际标准会告诉他们如何选材,如何做试验。

  正是有了这本教材,浦镇公司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节奏大大加快,平均每年有5至10个新品问世,尤其是城轨车辆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了城轨车辆车体、转向架、表面处理、静调和动调五大制造关键技术,成为国内第一家能按照国际标准实施从合同谈判、原料采购、车辆制造、全面交付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企业,也是国内制造城市宽体大运量地铁列车最多的企业。

工具:自主创新的利器

  对于制造业来说,融入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设计和制造工具也是实现自主创新的主要知识来源。

  浦镇公司员工真正见识先进工具的魅力是本世纪初与外国公司的一个合作项目。在项目设计审查会上,业主要求在每节车厢的第一个转向架上加挂一个制动列车控制天线,按照浦镇公司的传统做法就是把天线挂在所要求的转向架上就算完事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外国公司却设计了3种加挂方式,经过仿真试验,科学计算出每一种方式所形成的阻力,最后确定了最佳方案。回忆这一经历,黄文杰仍然记忆犹新,他说,“那次合作让我们刻骨铭心。他们的设计是好是坏都是科学数据说话,而我们却是拍脑袋设计。我们这批人都是公司的技术尖子,有的在国内业界还小有名气,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给他们打下手都不够格。”

  回国后,这批技术人员发誓要掌握先进的设计工具。近几年,浦镇公司先后投资5.5亿元,进行了三次密集型技术改造,拥有各类大型设备1864台,引进设备207台,高精尖设备46台。他们逐渐淘汰了二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使用三维的solideworks终端设计软件,以及能够进行四维空间观察的catia设计软件,并使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对设计进行仿真试验。黄文杰可能意识到记者对这些专业词汇理解有困难,便说,“举两个例子吧。一是钣金放样。过去新产品的样品都是老师傅根据设计人员用CAD画出的产品原理图做出样品,一般误差达3至4毫米,复杂设计很难放样;而现在是catia软件自动放样,不管多复杂,只要设计出来就可以放出样品,误差仅1毫米,同时实现三维空间布线。二是计算机仿真试验。曾经有一位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把车厢钢板厚度6毫米误写为5毫米,设计审查时没有发现,但是计算机仿真试验却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车厢的应力点由前端移到了尾部,而尾部焊点较多,应力点的后移可能造成焊点断裂。这一设计的重大疏忽几乎没有成本就被纠正了,但在过去可能就得产品实际运营2到3年后因焊点断裂而暴露。”

  “先进工具的使用带来了浦镇公司自主创新的革命性变化。”听到记者的感叹,黄文杰说,“当初学习使用这些工具我们可是费大劲了。2006年,我们开始使用catia软件时,国内这方面的人才很少,我们在网上寻找高手未果后,从网上下载该软件多达数百页的帮助文件,技术人员分成3人一组,边解读边使用,我们也快成为高手了。如今,这些工具的确成了我们自主创新的利器,有效地提升了我们的设计质量和效率,降低了设计成本。”

市场:自主创新的载体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分管市场营销的副总大多是搞营销出身,但浦镇公司却是例外,分管市场营销的副总经理李定南曾经是公司的副总工程师。他对市场和自主创新有独到见解:“市场应该和自主创新形成良性互动。自主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反过来又为市场开拓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市场也应该是自主创新的实施载体。”

  浦镇公司在国际不锈钢车体市场上的迅速崛起就是市场与创新良性互动的结果。2008年5月9日,是浦镇公司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浦镇公司在印度孟买签下该城市地铁一号线18列108辆订单,总造价逾亿美元。这是浦镇公司首次在国际市场与国际跨国公司同台竞争的条件下,最终获得的订单,这是浦镇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轨车辆首次出口,也是国内大运量城轨车辆出口的最大订单之一。

  “这个项目的招标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黄文杰介绍,孟买地铁的业主看到浦镇公司投标不锈钢城轨车辆的标书时,觉得标书写得很不错,但在国际市场上浦镇公司鲜有自主品牌中标的业绩。为了慎重,业主方请来英国和法国两家老牌的专业咨询公司,对浦镇公司进行全面考察。这两家咨询公司经过多次考察,得出的结论是,浦镇公司的设计体系是与国际接轨的,生产能力能确保准时交货,可以信任。

  “在孟买项目中,浦镇公司是靠技术胜出,而这些技术又是在市场中辛苦学来的。”李定南深有感触地说。经过市场调研,浦镇公司意识到不锈钢车体将是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于是他们主动和国外公司合作,由国外公司出技术,浦镇公司负责生产,联合在国际市场承接项目。在这些合作中,浦镇公司利润很少,有时还会赔点钱,但是他们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形成了自己的设计制造平台。这个平台完全与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进行对接,可以独立完成市场的招标和组织生产工作,真正成为自己的竞争力。

  浦镇公司党委书记胡耀华告诉记者,一个总建筑面积600亩,投资达4亿元,集城市轨道车辆、高档客车以及重大零件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厂区马上就要全面投产。这标志着浦镇公司在自主创新的征途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本报记者 陈建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