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采访札记
“为耕者谋利 为食者造福”

  行驶在河南省延津县的公路上,路边是大片的田地,“要是早些日子来,路边能看到田里的麦子,几乎都是我们的订单小麦。”金粒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富自豪地说。

  有一个惊人的数字:延津县85万亩的耕地总面积中,有70多万亩都是金粒公司的优质小麦订单基地,订单履约率和产销率均保持在100%。目前,公司已经与10万多户农民签了订单。

  这样大规模的订单合作都是农民乐意的,他们从中尝到了甜头。“强麦期货上市之后,企业能够提前预测第二年小麦上市时的价格,在期货价格合适的时候可以通过期货市场提前卖出,在小麦还没有收获的时候就能够锁定利润,规避价格回落的风险。强麦期货为我们的订单小麦上了个保险。”李培富告诉记者。

  “公司+专业协会+农户”的组织形式和“订单+现货+期货”的经营方式,让农民种粮时省心,卖粮时价高。金粒公司的稳定盈利让它有实力发展农技服务中心、种业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小麦协会等产业配套的子公司,公司提供优质廉价的种子,利用协会统一进行种植培训和技术指导,收粮后给农民较高的收益,农民也自觉地给公司保证了粮源,良性循环一建立,双赢的局面也就形成了。

  现在的金粒麦业公司下面有18个子公司,产业链非常完整,从田间地头到百姓盘中餐,都有涉及,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还被认定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期货市场这个有利的工具让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底气十足。”李培富说。

  农业中最大的风险在于粮价的波动,如果没有期货这种规避风险的工具,企业经营往往会被绑住手脚,规模也不敢做大。在多年的经营中,公司在期货市场逢高提前卖出小麦合约,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了风险。金粒麦业副总经理程好民说,参与强麦期货之后,金粒麦业改变了以往先盲目生产,再找市场的做法,转变为先通过期货市场“签订”大订单,再组织农民生产,签订小订单,引进优良品种,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强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由于有了强麦期货,企业经营方式变得更为灵活,敢于并且积极地抢抓粮源,而粮源的相对紧俏对于农民来说则意味着收益增加。除了按上市时的市场价上浮一定金额出售,延津县农民还可以选择其他的定价方式。比如,为了打消农民在小麦集中上市时的惜售心理,金粒麦业设计了更加灵活的收购方式,收获季节农民可先把粮食交售给企业暂按市价结算,然后在几个月后按照当年7、8、9三个月中的最高市场价格二次结算补差价,从而大大增强了农民的履约意愿。

  “企业的利益和农民的利益是连在一起的,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依靠期货市场的平台创新经营模式,增强资金和技术实力,然后再以订单的方式与农民合作,用技术改善他们的种植,用资金保障他们的利益。只有让农民源源不断地尝到甜头,我们才有稳定的粮源。”程好民说。

  在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千家万户建立起的多种形式的联合,有效整合了生产要素,使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合成专业生产联合体和大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这直接带来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企业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