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金融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开放30年·银行业成就巡礼
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永恒的主题

  开栏的话: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银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为了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历史进程,本报和中国银监会合作,开辟“改革开放30年·银行业成就巡礼”专栏,陆续刊出有关文章和报道,敬请关注。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30年,也是农业银行践行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并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30年。展望未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农业银行将一如既往地视服务“三农”为己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服务“三农”新模式,努力把农村金融服务推向新阶段。

  服务“三农”始终是贯穿农行改革发展的主旋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相关决议决定第四次恢复建立中国农业银行。当时赋予农业银行的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是“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受人民银行委托领导和管理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金融事业”。这一功能定位,确立了农业银行与“三农”的天然联系,为此后30年农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基调。

  在专业银行时期,农业银行把“三农”作为基本服务对象。按照当时专业银行的业务分工,农业银行建立健全了完整的“三农”金融服务和管理体系,以促进农村生产力提高为目标,大力支持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从1979年到80年代中期,我行全部贷款的98%以上集中投向了农村。同时,大力布设县乡网点,推行所(营业所)社(信用社)联合,努力提高农村市场的服务覆盖面。通过多年的专业化经营,最终形成了农业银行统一管理、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业银行也转变为全面办理农村各种金融业务的综合性专业银行。

  从1994年开始,农业银行全面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确立了“巩固乡镇、拓展城市”的发展战略,坚持城乡并举的办行方针。在先后经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设、与农村信用社脱钩、接受外部划转的专项贷款等重大变革的同时,按照商业化原则,及时调整了新时期服务“三农”的指导思想、经营方式、服务领域和信贷投向,围绕“大农业”和“大市场”重点支持中高层次的“三农”经济主体。同时,积极拓展城市业务,建设联结城乡的金融纽带和服务网络,积极发挥城市业务对“三农”业务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城乡二元市场布局结构。在这一时期,农业银行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和其他金融组织构建起了各有侧重、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并在其中发挥了骨干支柱作用。

  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原则,标志着农业银行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迈入了建设股份制现代化商业银行的新时期。按照新的市场定位和要求,农业银行制定了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总体实施方案,对服务“三农”的主要目标、重点领域、政策保障和资源配置机制等做了总体安排;选择8家分行开展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不断加大全行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在6家分行开展“三农”金融事业部试点,探索服务“三农”的组织管理模式。这些举措,增强了全行面向“三农”的信心和决心,农业银行的“三农”金融业务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农行为促进“三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1980年至2007年,农业银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1.4万亿元,年均投放3900多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累放额的41%。目前,农业银行几乎在全国所有县域都设立了分支机构,51%的机构、44%的人员、60%的客户、38%的存款和29%的贷款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农行促进“三农”发展的成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服务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一是支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1980年农业银行(含农村信用社)在成立后不久,就明确提出农业信贷的对象要以承包户、专业户和联合体为重点,对承包户的信贷投放快速增加。二是支持农村商品流通和农村工业化。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农业银行将每年涉农信贷计划的60%和2500亿至3200亿元的累放信贷额度,用于支持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和乡镇企业发展。2007年4月,农行与农业部签订合作协议,提供100亿元信用额度,重点支持50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三是支持农业产业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行为各地各层次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提供了以信贷为主的多样化金融服务。截至2007年底,农业银行农业产业化贷款余额752亿元,在581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有299家是农业银行逐年扶持发展起来的,先后支持了鲁花、蒙牛、新希望等知名企业的发展。

  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服务于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2年农业银行专门针对小城镇建设,推出了“绿色家园”信贷产品。2003年农行与建设部签订总额达300亿元的合作协议,用于支持小城镇建设。同时,农业银行还积极增加对电网、交通、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信贷投放,其中1998年以来累计投放农村电网贷款1800亿元。二是服务于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农业银行成立了专门的小企业业务部,着力解决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目前,农行拥有小企业信贷客户27万户,贷款余额3557亿元。

  多年来,农业银行直接面向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助推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一是认真做好扶贫贷款投放工作。目前,农业银行的扶贫贷款覆盖了全国所有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直接扶持贫困农户2500万户,辐射带动贫困农户近5000万户。截至2007年底,农行扶贫贷款余额917亿元。同时,扶贫贴息贷款还吸引了发达地区近700亿元资金到贫困地区参与公路、水电、旅游、农业产业化、特色资源开发等项目的建设。二是积极支持农民扩大再生产。在东北三省等粮食主产区,农行长期对当地的种粮大户给予信贷支持。前不久,农行又推出了金穗“惠农卡”,实现“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极大地方便了农民获取发展资金。三是为农民工提供金融服务。农行是务工人员往家乡汇款的首选。在东部发达地区,部分县(市)一年通过农行汇兑的务工收入就超过10亿元。

  在致力于为“三农”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农业银行的综合实力不断增长。到2007年底,农业银行总资产60501亿元,全行各项存款为52922亿元,各项贷款为34723亿元,员工44.8万人,机构网点2.4万个,世界500强排名第277位,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第65位。

打造新农行 服务新农村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三农”客户对金融服务需求的规模明显扩大,范围明显扩展,层次明显提升,由此衍生出广阔的商业性金融市场空间,为农业银行进一步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然而,农业银行还必须通过变革与创新,再造一套适应“三农”需要的制度、产品和流程,以组织模式创新提高市场响应速度,以服务渠道创新覆盖更多客户,以产品服务创新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客户需求,以风险管理创新确保“三农”业务发展的质量,最终找到一条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新路子,打造新农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具体地讲,在组织架构上,我们将探索建立独具特色的“三农”金融业务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三农”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和条线化管理。在服务渠道上,将在稳定和增加现有农村网点、不断提升网点服务功能的同时,通过发展电子银行、自助银行、流动银行以及创新间接服务渠道等,努力降低渠道服务成本,进一步提高农行金融服务覆盖面。在服务功能上,我们将从信贷模式、抵押担保、服务方式、信贷流程等方面创新,努力破解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为“三农”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我们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银行的“三农”金融服务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在网点建设方面,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重构机构功能和业务模式,打造6000个具有较强小额信贷服务功能的县域网点。在信贷投放方面,从2008年开始,争取将全行县域组织的可用资金都用于“三农”和县域,县域增量贷款占全行增量贷款的比重达到50%以上,县域机构的增量存贷款比例高于全行平均水平。在服务覆盖面方面,未来3至5年内,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培育和开发8万至10万个优质中小企业客户,向1亿以上农户发行具有小额贷款和汇兑结算功能的金穗“惠农卡”,对农户的服务覆盖面达到50%以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