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旅游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8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蓬莱“三仙山”景区:
丰富文化内涵 吸引八方游客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张绍贤 姜 山
  图为山东省蓬莱三仙山景区。      本报记者 王金虎摄

 近日,投资8.6亿元的山东蓬莱三仙山景区开门迎八方宾客,凭借宏伟的古典园林建筑群和厚重的文化蕴涵,把美丽的传说转变为现实,让被誉为人间仙境的蓬莱再现“三仙山”盛景。开业不久,各方游客纷至沓来,并亲身领略置身仙境之中的奇妙感觉。

  三仙山景区是山东蓬莱的民营企业家、八仙过海旅游公司总经理李海峰在当地投资建设的第三个主题公园。他投资1亿多元,以八仙形象与传说为背景的八仙过海景区,自2003年开业以来,年接待量已达100多万人次;投资4.6亿元的蓬莱海洋极地世界,是海洋生物展示和科普教育相结合的大型主题公园,已被中国海洋学会定为科普教育基地。如今两座公园门票收入每年已达1亿多元。之所以投一个“火”一个的原因,李海峰认为,旅游特别是主题公园不是随便什么地方就可以做的,一定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文化的内涵够不够分量,二是公园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好不好。而蓬莱这两条都具备,在建设主题公园中,坚持形神兼备,来打造主题公园的核心竞争力。

  据《史记》记载“……海中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有仙人,宫室皆以金玉为之,鸟兽尽白……”“三仙山”也成为仙境的代名词。从小听着八仙神话传说长大的李海峰认为,主题公园的景区建筑是形,文化内涵是神,只有形神兼备,景区才有生命力。过去只重视设施建设,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当今主题公园的产品结构必须是硬件带软件,缺一不可。同时他还认为,在软件的建设上面一定要注意深入挖掘里面的文化现象,让软件产品来表现和传播文化,感染和满足游客。在园区的文化定位与取舍上,李海峰征询了多位专家的意见后,决定取东海三仙山的意境,表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仙山景区以碧水模拟东海,环绕蓬莱仙岛、方壶胜境、瀛洲仙境三座仙岛,配以三和大殿、瀛洲书院、珍宝馆等景点,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园林内碧水环绕、古木参天、奇石各异,既有北方皇家园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园林之秀,集中国古典园林之大成,向游客展示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画卷。

  三仙山主体建筑,采取“一池三山”的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以碧水环绕三岛,再现胜境。建筑风格上,仿造古代宫廷建筑风格,充分继承吸收古代园林精华,把古代文人对仙境的美好向往变成现实。其中,蓬莱仙岛,以清代画家袁江、袁耀《蓬莱仙境图》为原版,该画现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瀛洲仙境,以元代赵孟 《十八学士登瀛洲图》为建筑原版;方壶胜境,则取意于清代圆明园中的方壶胜景实景。在继承前人精华的基础上,景区对各建筑方式改良创新。聘请国内外多名建筑学专家和各地2000多名能工巧匠,大到整体协调、三岛位置,小到山石布置、树木栽种,一一论证模拟。整个景区古典建筑上百座,但建筑形式却千变万化,其檐角、屋面没有一个相同。

  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景区内建有瀛洲书院,收藏有《四库全书》等古代书籍2万余册,免费向社会开放,书院还将开设讲坛,邀请国内各家大师来此讲学。此外,以蓬莱文化为基石,景区投资2000多万元打造了《仙境蓬莱和之魂》大型史诗歌舞,该剧由国家级导演、一流编剧、舞美、灯光、音响艺术家合力打造,以歌舞、武术、魔术为表现形式,借助灯光、音响、舞美等现代艺术手段,把蓬莱的千年历史和地域文化搬上舞台,每天在景区大剧院上演。为表彰其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成就,山东省文化厅授予蓬莱八仙过海旅游公司“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