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约北京—2008”奥运重大文化活动之一的“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上,来自陕北志丹县的大型民歌舞剧《挂红灯》走上了首都舞台。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把人们带到那苍茫的黄土高原,在原生态歌声中完美展现的凄美爱情故事,让观众如痴如醉。
近年来,我国旅游文化演出市场异彩纷呈,特别是奥运期间的文化演出活动更是层出不穷。作为奥运重大文化活动中惟一一个县级参演剧目,《挂红灯》以其动人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艺术水准,赢得观众们的好评。《挂红灯》大获成功,不仅为即将到来的奥运会献上了一份厚礼,也标志着志丹县向着打造“文化旅游大县”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近年来,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志丹县,高度重视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将民间文化与红色旅游资源相结合,倾力打造“文化名县”,用文化“软实力”支撑经济“硬实力”。
2005年以来,该县先后数次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民间艺术普查和挖掘整理工作,普查出民间艺人1100余人,民间艺术社团6个,登记保护了一批重点文物古迹,确定了一批在民歌、刺绣、剪纸等领域有一定影响的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并通过汇演、展览、比赛等形式组织引导他们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目前,该县已搜集收藏有各类刺绣作品500余件、剪纸800余幅。此外,该县还不断推陈出新,精心编排了《挂红灯》、《红都颂》、《红都情》等大型综艺剧目,创出了志丹特色文化品牌。2007年,《红都颂》被延安市宣传领导小组评为“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优秀剧目”。
志丹县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该县成立了志丹县文物管理和旅游开发办公室,旅游产业连年迈上新台阶。在深入发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志丹县还充分依托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开发了洛河峡谷、太白山、马头山等自然人文风景,提高了文化产业开发效益。
雄厚的“软实力”促进了志丹县“硬实力”的不断增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去年,该县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23.8亿元,同比增长18%。该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147元,同比增长17.31%;农民人均纯收入2796元,同比增长12.7%。目前,志丹县已连续3年跻身于“西部百强县”、“陕西十强县”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