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是安徽的省会城市,是国家规划建设中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之一;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和全国惟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也是国家第一批园林城市。合肥市现辖四区三县和三大开发区,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0多亿元。
近年来,我们就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加强环保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我们的体会是,首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走靠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发展经济的老路。其次,要完善城市功能区划。就宏观层面看,要大力推进规划环评,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域,使产业发展符合功能定位,突出城市污染防治的统筹性、计划性;就微观层面看,要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实现工业企业污染达标排放。第三,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注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产权股份化、运行市场化和服务专业化。第四,要加强城市环境风险的控制,合理划分企业布局,完善日常监管机制,加强对环境风险的评估及应对能力建设。
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合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51所高等院校、中科院物质研究院等200多个科研院所。我们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为契机,充分利用丰富的科教资源,积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不断完善政策,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治理水污染。合肥是全国惟一濒临五大淡水湖的省会城市,管辖三分之一的巢湖水面。我们把治理水环境、促进巢湖水质改善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大局统一谋划、优先安排。一是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我们先后建成了7座污水处理厂,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超过70%。今年,我们计划投入32亿元,启动20项水环境处理重大工程。同时,建设一批小型污水处理厂及相关配套设施,力争两年后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0%以上。二是狠抓城市工业污染防治,大力查处偷排及超标排污的企业。目前,全市80%以上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得到了更新和完善,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超过95%,工业废水占全市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降到21.75%。三是综合整治城市河道。近年来,我们先后对城市主要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其中环城水系综合治理工程、芜湖路改造工程分别获得2004年和200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我们正在对市区5条主要河道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力争2009年前做到市区河道不再流入城市污水。
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市里投资6.8亿元建成了天然气利用工程,居民用户达36.5万户。加快淘汰城市集中供热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对大灶和冒黑烟小烟囱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废除小锅炉128台。目前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我们积极推动机动车“油改气”,全市24.7%的出租车、30.4%的公交车使用了压缩天然气。
加强危险废物处置和管理。“十五”期间,合肥市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8吨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一期工程,覆盖100多家医疗机构。总投资1.2亿元、年处理能力2.11万吨的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
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合肥市倾力打造绿色生态城市。继建成面积137.6公顷的环城公园之后,我们又实施了近20个重点园林绿化工程。2007年,我们采取认建认养的形式,建设占地5400多亩的大蜀山森林公园,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截至2007年底,合肥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4.5%,绿化覆盖率达到3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15平方米。今年,合肥市还将投资7.8亿元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计划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