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几天,记者起了个大早,驱车到达湖南省双峰县洪山殿镇永忠村时,村民贺富生早已下地了。
双峰连续4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而贺富生是县里出了名的种粮能手,是“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县里给他颁发了5000元奖金,县委书记李大剑给他披红戴花,成了“种粮光荣,当种粮大户更光荣”的典型。
记者高一脚低一脚地走上田埂,找到了贺富生。“今天天气暖和,节气误不得,一误就少一季收成呢!”他说。
此时田垄里机器隆隆作响,一位乡亲驾着“机滚船”在田间跑,另一位乡亲则赶着水牛“嗬哞嗬哞”在犁田。这是贺富生请来的帮工,“田里活太多,这么多田,我忙不过来,只能请人。”“你种了多少田?”记者问。他指着眼前的一片农田,“去年种了270亩,今年310亩。”循着他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大部分农田已经完成了插秧前的耕整。
隔壁田里,帮工小刘驾驶着“机滚船”在翻耕好的田地里来回跑动,泥水四溅。“我们是犁田,他那叫耙田,地翻耕了还要把土块打烂,再整平,这样秧苗插下去才不会浮起来。”贺富生说,“机械化操作就是比人工好,你看他坐在上面,只要掌握好方向就好了,不像我们还要在泥巴里走来走去,一天下来,能犁得两亩就不错了。犁田人在后,插田难弯腰,割禾一兜兜,担谷用肩挑,劳动强度大,效率又不高。这几年我陆陆续续买了犁田机、收割机、抽水机,县政府还奖励了我一台插秧机、喷雾器,一两万元钱呢。”说起这些,他挂满汗珠的脸庞布满了喜悦。
“开始种田没什么钱可赚的,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粮食价格也上去了。县里还采取一对一重点扶持的办法鼓励我扩大种植规模,为我提供了不少帮助和便利,我的种粮积极性高了,到2007年我的种粮规模达到了270亩,农田遍及周边的5个村,年收入也达到了8万多元。”说着说着,贺富生上前拍了拍拉犁的老水牛,“我的种粮规模一年比一年大,传统的耕作方式已难以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渐渐地我就意识到要改良耕作方式,这对我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来说,还真花了不少心思。”他告诉记者,他坚持阅读县农业局编印的《农业科技》小报,参加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班,在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帮助下,他不仅学会了直播技术,还用上了收割机和犁田机等,开始了机械化种田。“大家都说我是个种田的好把式,不少人还前来讨教经验,要我说啊,就是传统的精耕细作加上现代科技,不担心田种不好。明天,县里还要组织其他种粮大户到我这里,现场观摩机械化插秧呢!”
记者问老贺,种粮的积极性怎会这么高?他很认真地说,“如今国家政策好,各项种粮补贴都到了位;县里也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培育和帮扶种粮大户,派出专门的农技工作人员蹲点指导技术,对种粮大户、农机大户普及推广农业机械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在农资方面,也想尽办法来降低我们的种粮成本,我们去买农资可以拿批发价。这样算下来,节省了不少钱,规模不断增大,收入肯定会越来越多。”贺富生指着村里小溪边的一栋两层红砖青瓦白瓷砖墙的大屋说,“去年我修了新房子,花了10多万元,这些都是我种粮得来的。在我们这周围,种田盖出10多万元的房子,我还是第一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