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商业龙头企业,牡丹江百货大楼在业绩良好的状况下,于2000年被大商集团并购,曾在黑龙江省商界掀起一阵波澜。如今8年过去了,这次并购到底给牡丹江百货大楼带来了什么?
(一)
牡丹江百货大楼诞生于1983年。建店伊始,他们在全省首推的“一包五改”综合配套改革、全国首创的“三联计酬”百元销售含量工资等一系列措施,曾使企业走过了辉煌的十年。但在市场经济大潮和商业体制改革的冲击下,企业陷入体制和营销的双重困境。不甘落后的他们通过推行微机网络化管理、实行购销分离等措施降低商业成本,逐渐恢复生机,2000年,牡丹江百货大楼取得了年销售1.77亿元的良好业绩,当仁不让地成为当地商业的龙头企业。
也正是这一年,大连大商集团向牡丹江百货大楼抛来“橄榄枝”。这家名列全国零售企业第三名,全国最大的跨地区商业企业,急于资本北扩并购企业。谈判中,“大商”同意在承担5000万元债务的同时,以158万元收购净资产等额的百货大楼。易主“大商”,意味着“弃帅当兵”。而此时,牡丹江市两富商也加入到竞争百货大楼的行列中,并出价2000万元。
百货大楼到底花落谁家?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对这一“姻缘”也很重视,成立了调研小组,到“大商”总部考察,到“大商”已经并购的抚顺、锦州、营口市的百货大楼去考察。考虑到大商集团成熟有效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效果,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明智的抉择。原牡丹江百货大楼总经理、现任大商集团牡丹江地区董事长丁元德说,“只求眼前利益只能是固步自封,选择战略投资者才能做大做强。”
“龙江百货第一嫁”在全省引起较大反响,但加盟之后的成功运作却验证了这一选择的前瞻性和正确性,也给了许多国有大型百货商场以很多启示。
(二)
大商集团并购百货大楼后,迅速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包装和改造。通过注入5700万元资金,大楼营业面积由14000平方米扩大到32000平方米,焕然一新,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商场。打建店那天起就在百货大楼工作,现任营销部主任的李方说,“大商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体制、管理模式及市场影响力。这些给我们带来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2004年下半年,大商集团牡丹江百货大楼通过了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使企业步入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大商集团在全国有100多家连锁百货商店,集团的大规模采购降低了进货成本,让牡丹江百货大楼减少了经营成本。
加入大商集团后,牡丹江百货大楼从经营理念到销售方式得到了全方位的更新。四楼卖区经理宋国文告诉记者,“过去服务热情周到是第一位的,熟能生巧就行。而现在,大商集团把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创新工作的重点,引导培训他们成为创新型的岗位商品销售专家。”
大商集团牡丹江百货大楼副总经理师国军说,“加盟大商集团后这几年,是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牡丹江百货大楼2000年前,每年利税在500万元左右,加入“大商”后,企业开始跨越式发展,2002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利税达2000万元;2007年,销售收入更是空前地达到了5.8亿元,利税高达8100万元。
(三)
在牡丹江市最繁华的太平路上,与百货大楼遥遥相望还坐落着另一大卖场————于1987年开业的牡丹江商业大厦,一楼一厦曾是多年的竞争对手。而进入2000年以后,与百货大楼的蒸蒸日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业大厦却经营不善、资不抵债。
大商集团于2002年并购商业大厦,组建为牡丹江新玛特购物广场。两家店实行区别定位、错位经营:“大楼”以中高档商品为主,突出职业时尚特点,“新玛特”以中低档商品为主,定位在青春时尚、流行百货上。准确的定位,出现了“大楼”与“新玛特”比翼齐飞局面。四年间,新玛特购物广场年销售额平均增长30%、利税平均增长200%。2007年,销售额和利税额更是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220%。
在稳固牡丹江市场的基础上,大商集团以牡丹江百货大楼为基点,牡丹江百货大楼以大商集团为依托,又开始向周边地区进行扩张。如今,以牡丹江百货大楼为核心的大商集团牡丹江区域集团正在形成。 文/本报记者 倪伟龄 通讯员 月迪 林波 增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