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包商惠农贷款公司是包商银行在农村地区开办的一家全资子公司,您对它一年来的表现作何评价?
王慧萍:现在看,贷款公司的发展比我们的预期效果还好。这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三个多月就发放完公司的200万元注册资金,到去年底放贷规模为400万元,今年3月底已达900多万元,业务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二是截至目前,贷款公司没有发生一笔不良贷款,也就是说业务增长的质量比较高。三是贷款公司去年亏损为4万元,3月底已经持平,下半年应能实现较大盈利。四是激活了当地的金融市场。原有几家金融机构纷纷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服务水平,这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记者:作为一家试点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商惠农贷款公司在一年的实践中探索出哪些经验?
王慧萍:首先是将我们成熟的信贷技术移植到农村地区。包商银行的小企业贷款和微小企业贷款技术在业界领先。我们选派负责这一块业务的陈立宇去达茂旗组建贷款公司,就是把包商银行的信贷技术传递过去。其次是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村金融市场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员工对这个市场也不熟悉,因此针对当地农牧民的金融需求及时地改进了我们的贷款流程和服务方式,选择了由城区到乡镇、再到村委会、然后到农牧民的渐进式发展路径。再次是打造了一支专业化、本地化的信贷队伍。贷款公司招入的全部是当地的年轻人,不仅充满活力,并且对这一片土地深有感情,有助于业务的迅速开展。再就是贷款公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建立起了现代化的金融制度,信贷营销、调查分析、贷款审核、贷后维护以及人员激励等方面的管理机制,跟许多商业银行不相上下。
记者: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对于建立刚满一年的包商惠农贷款公司,您认为它下一步该怎样走?
王慧萍:贷款公司一年来的发展,为今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接下来,贷款公司应更多地肩负起培育客户的责任,在他们创业或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满足其金融需求,从而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贷款公司还要进行增资扩股,从而增加在当地的信贷额度,就可以支持一些龙头企业和种植、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带动农牧民致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拓展了贷款公司的生存空间。
记者:在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往往既充满机遇又不乏挑战。您认为包商惠农贷款公司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还需解决哪些问题?
王慧萍:首先,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目前,贷款公司所需资金全部来自包商银行,拆借利率约7%,使得它的资金成本很高。我们希望它今后能够具有融资、汇兑、结算等功能,这样就真正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其次,贷款公司一年来依托的是信用社的结算手段,而按规定它目前只能办理贷款项下的结算业务。随着公司贷款规模的迅速增长,结算手段问题会变得越来越突出,我们也在做相应的考虑。再次,贷款公司作为一家支持“三农”的新型金融机构,应该享受一些优惠。比如,贷款公司本身还是一个处于初创阶段的小企业,应该享受税收上的优惠。诸如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贴息贷款,种子化肥、养猪等贴息贷款,农机具购置贴息贷款等业务,以及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等,贷款公司也应该公平地获得。
不管怎样,我们始终认为,贷款公司是包商银行联系广大农牧民的一个纽带,也是包商银行金融服务和品牌影响力的延伸。我们欣喜地看到,现代金融已在广袤的草原上生根发芽,也必将开出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