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新农村-话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2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如何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河北省景县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做到“好”字优先
————河北景县县委书记卢援助访谈录
本报记者 刘惠兰
  河北省景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网络。                             姜连荣摄

  景县地处冀东南,与鲁西北地区接壤,过去曾经是一个有名的穷县,不靠山,不靠海,土地贫瘠,粮棉产量很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财政开支捉襟见肘。如今,景县已成为全国产粮大县、全国棉花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中国橡塑管业制造基地、中国铁塔钢构制造基地。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61元,分别是1990年的17.5倍、7倍和8.7倍,分别比2002年增长180%、62.5%和51.3%。现在,景县已成为河北省黑龙港流域最具活力的县之一,许多国内外客商都把目光投向了景县,景县也成为当地金融机构投资的热点。

  景县的发展和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它的发展,为欠发达的县诠释了怎样的发展路径和内涵?

  记者:据了解,景县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发展方式上的转变。你们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战略是什么?

  卢援助: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县,如何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得靠自我超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寻求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点和着力点。近几年,我们从总体思路上可以说是坚持了六个字:“创新、改造、提升”。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下功夫。

  因为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经济欠发达县要加快发展步伐,决不能再走粗放型发展的老路。越是资源匮乏,越要珍惜资源;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方,越要重视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就是要走集约型发展道路,因为实力薄弱的县经不起折腾。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发展步伐就会加快。

  记者: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农业,难点在农村。你们是如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

  卢援助:要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建设。景县过去盐碱地多,自然灾害多,农业生产条件很差,基本上靠天吃饭。近年来,我们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这一目标,从改善水、电、路、桥等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设施等问题入手,加大投入,促进农村面貌改变。2003年以来,投资近5亿元修建公路总里程800多公里,全县849个村全部修通油面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00公里,4年增了1.3倍。投资2亿多元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形成了安全、稳定的供电网络。投资5000多万元改造了农村的70座危桥,新打机井6000多眼,修建防渗管道18万米,在28万亩盐碱低产田建立了咸淡水混浇700个井组,降低浇地成本三分之一,每个井组年节约淡水20000立方米。全县节水灌溉面积65万亩,仅节水每年可为农民降低种地成本3000万元。4年来,我们用于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就有10亿元。

  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使粮棉等基本农产品实现稳产高产,全县粮食产量连续4年突破10亿斤大关。近年我们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促农民增收。在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重点抓好以速生丰产林为主的林产业和以养猪、养鸡为主的养殖业,培育了蛋鸡、生猪、蔬菜、奶牛四大生产基地。全县林木保有量达到4500万株,实现了农民“人均百株树、收入创千元”目标,林木覆盖率达25%。全县猪存栏30万头,禽存栏355万只,林、畜两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我们依托粮棉林畜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拉动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河北津龙公司采用“五位一体”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年出栏生猪3万头,成为集良种猪养殖、饲料加工销售、生猪购销加工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列为国家级生猪活体储备基地,每年可带动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

  记者:从景县的发展战略中看到,工业强县是景县加快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景县是如何把一个农业大县打造成具有特色产业优势的工业强县呢?

  卢援助:景县橡塑制品、机械制造、铁塔钢构三大传统产业已有30多年历史,但过去三大产业工艺装备落后、企业小而散、科技水平低的问题非常突出。但民营企业是县域工业发展最具活力的群体。为了激发其创业的活力,加速实现其改造提升,近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与提高并举,以提高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政策,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鼓励支持三大产业实施“六个创新”,即: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市场、创新产品。打造规模优势、科技优势和品牌优势,用高新技术和项目改造传统工艺,调整产品结构,培育产业的集群优势,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大大提高。去年4月,景县被命名为“中国橡塑管业基地”。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产品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铁塔钢构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60%以上,现正在调整结构发展出口,向装备制造、石油、电力等领域延伸。

  为了推进全县工业提升水平,转变发展方式,我们在骨干企业中实施了“百家企业上台阶工程”,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制定一个发展规划、依托一个技术靠山、寻找一个战略伙伴、聚集一批优秀人才、建立一个研发中心、打造一个知名品牌,全力打造一批工业“小巨人”。2007年,全县100家规模企业中,纳税超千万元企业6家,超100万元企业35家,纳税增幅在30%以上的企业65家,其中,纳税增幅在50%以上的企业27家,有21家企业纳税增长了1倍以上。目前,全县有8家企业荣登全国中型乡企排行榜,有130项技术获国家专利,一大批民营科技型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记者:过去一些县市由于发展心切,盲目追求高投入、高速度,有项目就上,结果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在发展上景县是如何把握的?

  卢援助:加快发展是欠发达地区人民的热切期盼,为了少走弯路,在新项目的引进与建设上,我们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严把“三关”,即环保关、科技关、投资强度关。坚持“三个不上”:高污染的项目不上、低水平的项目不上、投资强度小的项目不上,不给历史留遗憾,不给后代留遗患。这些年,我们抬高项目准入门槛,把几十个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要求的项目拒之门外。近两年,全县新上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156个,起点都比较高,发展前景都很好。海伟公司投资近20亿元新上的双向拉膜项目,蓝天公司投资5.45亿元新上的建筑节能涂镀板项目,景化公司投资2.2亿元新上的循环经济综合利用项目,都获得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支持。

  记者: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关注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可是这需要很大的投入,作为一个欠发达县,你们是如何解决资金问题的?

  卢援助:近年来,我们始终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起,实施了校舍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线电视进村入户、人饮解困、人饮安全、农村困难群体救助、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等项“民心工程”。资金来源主要通过三条渠道解决:一是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近几年,我们抓住国家支持“三农”的政策机遇,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用于发展农村交通、电力、教育、卫生、科技等项事业。二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近几年,我们发动民营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为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募集资金3000多万元。三是财政直接投资。县乡财政集中财力向农村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倾斜。2003年以来,县乡财政为支持节水农业、修桥、修公路、建学校、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等投资1亿多元。

  记者:景县未来五年计划提出要实现“一年一大步,三年上一个大台阶,五年再造一个新景县”的奋斗目标,怎么理解这个目标?怎样保证实现这个目标?

  卢援助:我们制定的这个目标,核心要求是又好又快。总的讲,要在四个方面达到新的要求。一是经济总量和人均指标要有一个大的增长。到2012年,全县各项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要比现在翻一番。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经济总量要翻一番多到一番半,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幸福指数逐年提高。二是城乡面貌要有一个大的改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经济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12年,全县城镇化率要达到45%以上。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取得重大突破,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三是生态环境要有一个大的改善。到2012年,循环经济形成一定规模,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四是社会文明程度要有一个大的提高。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正确处理好七个关系:一要更加注重“好”字优先,处理好发展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二要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处理好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的关系。三要更加注重第三产业发展,处理好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四要更加注重提高城镇化水平,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五要更加注重发展文化产业,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六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七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处理好城乡协调发展的关系。

  具体工作中,突出六个重点。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虚心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二是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三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步伐。四是以城镇建设为龙头,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促进三产与一二产协调发展。五是继续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六是重视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