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传承发展优秀文化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承的保护与发展承载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对提升我国的国际声誉、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对增加人民的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切实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品质的大学文化滋养陶冶心灵,着重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
以人才培养助力文化传承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丰富的文化资源浸润人心,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更多精神动力、为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学院谨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紧抓“人才发掘工作”的核心任务,大力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团结人才、聚集人才,打造文化殿堂和人才高地,让博大精深、悠远绵长、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伴随着人才的成长赓续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加强专业建设。学院开始推广“智慧文旅与乡村振兴”微专业,通过专业课程群的理论学习与“福礼乡伴”电商直播的实践探索,了解并掌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内涵,助力智慧文旅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借助旅游短视频直播与电商包装CAD设计微专业,使学习者通过专业课程群的理论学习与电商直播的实践探索,掌握旅游短视频直播与电商包装CAD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具备文化旅游和公共管理相关行业的从业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策划大赛、中国好创意乡村旅游设计专项大赛等,落实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教学理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在福建博物院举办“寻乾乾博物精,踏耀耀红色路”福建师范青年研习活动,在学院举办“茶香万里韵红色,文化千古传华章”主题活动等,让学生在多样的文化活动中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明传承中兴趣盎然地聆听中华故事。学院还与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共建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联合举办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师生赴福州市永泰县西安村开展认知实习与社会调研活动等,以多样的实践教学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学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以科研服务推动文化传播
在面向未来的学术发展中找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方法,不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社会关注度,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学院通过技术赋能、知识生产、学术研习和社会实践等科研活动服务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实现学院从“社会服务站”到“文明基因库”的升华。
用好科研平台。学院依托学院下设的福建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政治发展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海峡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与福建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以及社会服务发展中心、规划设计中心等教学机构,打造扎根八闽、面向全国的社会服务与实践平台。3年来,完成了《永泰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闽清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等项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建议和有益的启发。
做好科研活动。学院“映山红”实践队以“社区行·船政风”为主题,组织跨学段、跨专业、跨区域的队伍,深入中国近代海洋工业发源地福州市马尾区,系统探究船政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路径,为海洋文化遗产活化提供学术支撑;学院“映山红”学习共同体在学院的全力支持下,组织成立跨地区、跨学校、跨层次、跨学段的福建“福”文化实践队,前往福州市区、福清市和闽侯县及宁德福鼎市和福安市五地深入挖掘“福”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对“福”文化深入考察与研究,为传承“福”文化基因守护八闽文化根脉贡献力量。(郑 臣)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