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绿水青山可生金

本报记者 黄晓芳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关于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开展资源权益指标市场化交易,让保护绿水青山获得合理回报。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指将生态产品所具有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生态保护补偿、市场经营开发等手段体现出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有效破除,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2024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加快推进落实重点任务。2024年6月1日,我国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条例》,这是我国生态保护补偿领域的首部法律法规。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列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

在这些部署下,各地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行了多样探索:2024年8月,青海省与甘肃省正式签署黄河流域(青海—甘肃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这是黄河流域源头省份间首次签订跨省界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4年11月,云南省出台《云南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通过建立集体林权制度,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要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确权是第一步。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有序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加强登记成果应用,明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和边界,明确生态产品权责归属。健全不同门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权利体系,按照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推动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

健全生态补偿赔偿机制。《意见》提出,推动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加大对生态保护红线覆盖比例较高地区支持力度,推动将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保护情况作为资金分配和奖惩的重要因素。鼓励生态产品供给地和受益地按照自愿协商原则,通过资金补偿、产业转移、共建园区等多元化方式,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损害的发现、核实、索赔和报告机制,维护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

构建生态产品产业化经营开发机制。《意见》要求,依托洁净水源、清洁空气、适宜气候等自然本底条件和优美自然风光,从事生态旅游、康养、体育等产业开发;发掘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态牧场等绿色产业。利用地质遗迹、地热、矿泉水等特色资源,建设地质文化村和相关产业;加快矿山生态修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等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2025-01-03 本报记者 黄晓芳

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06948.html 1 <p> 绿水青山可生金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