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o

潮涌黄河气象新

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扎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初冬时节,黄河入海口波涛万里,海天一色。位于河海交汇之地的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黄河三角洲之上。

近年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市的主城区、经济发展主阵地,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推动发展方式转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着力激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2024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1至10月,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全区高技术产业、“十强”产业、“四新”经济投资分别增长41.4%、33.1%、13%;全区累计新引进签约项目168个,计划总投资318.39亿元,其中500强企业项目7个、过亿元项目72个……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折射出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提动力 产业发展激越澎湃

黄河尾闾,渤海湾畔,一座座高约百米的白色风车傲然耸立,清晨的阳光穿过巨大风电机组叶片,转动间带来绿色动能,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赋予了开发区充沛活力。

连日来,在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东营天能重工有限公司塔筒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订单,700多吨的风电塔筒一经出厂,便可通过模块车直接运输到距离仅400米的风电设备专用码头堆场。

“通用码头二期于今年7月份正式开港通航,满足了企业大部件的运输需求。”东营市广利港东凯港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同志说道,“码头建设完成之后,能够满足园区内天能重工、中船海装、洛阳双瑞等企业对风机大部件的运输需求,企业生产计划与码头运输能力正逐步匹配。”

链式发展,是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风光储氢氨”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建设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目前已落地中船海装、上海电气、金雷重装等总投资268亿元的35个产业链项目,同步建设了海上风电大型机电传动系统研发测试中心和风电机组测试认证服务平台。

产业兴则经济强,产业优则动能足。目前,开发区已构建了以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为引领,有色金属、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为支撑,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为突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下,开发区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链式发展、集群效应持续显现,整体布局了功能陶瓷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铜基新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5条赛道,成立国家稀土催化研究院等研发机构……近3年来,新材料产业复合增长率超过30%;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建成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入驻数字经济企业690余家;建成省级数字经济园区3家、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其中,胜软“云帆”入选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传统产业不断焕发新活力。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在开发区实现涅槃重生,重点依托山东中金岭南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铜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以铜冶炼、电解、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实现重大突破,波鸿轨交年产30万片高速车轮项目全线投产,打破国外一些企业长期以来对我国市场的垄断。高铁车轮“材料—车轮—车轴—轮对”的完整产业链条正在加速形成。

向新行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在集聚的产业园区,制造产业向“智”而兴,生产线上忙碌的机械手正刷新“开发区制造”的效率,向市场输送着高品质、需求旺的新产品。

在浩荡的渤海湾畔,国之重器在这里排兵布阵,从广利港区通用码头始发,运向海上组成的“大风车”,在旋转中被转化为一度度清洁绿电,成为昼夜不息的绿色动能。

在一家家科研中心,工作人员反复实验,纳米级氧化锆、蜂窝陶瓷载体、高性能氧化铝纤维等国外“卡脖子”技术在这里突破,为开发区发展汇聚澎湃动能……

这一幕幕追新质的场景,让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竞速新赛道的拼搏轨迹越来越清晰。

推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的一环。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抢占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构筑新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产才融合,集聚资源、搭建平台,以人才集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增强科技支撑。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海上风电等主导产业领域,支持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按照“一链条一平台一院士多团队”工作思路,推进落地道合医药研究院等6个高能级平台,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89家,占东营全市的四分之一;近3年,累计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3项、累计为企业兑现科技奖励资金1.2亿元,奖励资金惠及科技型企业400余家,撬动全区研发经费投入超30亿元;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创业平台24家,孵化总面积超66万平方米,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27家,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以上。

强服务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建筑工人忙碌作业……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云锡新材料产业园(华东)项目现场一片繁忙。作为开发区重点招引项目,从立项、土地摘牌到正式开工仅用时4个月。

“项目从拿地到开工,开发区帮办代办团队为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提起开发区营商环境,云锡新材料产业园(华东)项目主管赞不绝口。“不仅突破创新、容缺受理,用中标通知书代替施工合同先行办理施工许可证,项目进度没有因为我们三方企业合同审批流程繁琐受影响,还通过提前谋划、压茬推进,为项目如期开工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企业投资兴业,人才创新创业,如鲸向海、似鸟投林。哪里的营商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其中,招商引资便是检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

当下,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形成的磁吸效应愈发明显。近年来,开发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聚焦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围绕龙头企业、主导产品及上下游产品的聚合,着力靶向招商、延链补链强链,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实行全过程、一对一跟踪服务,让企业吃下投资的“定心丸”,实行并联审批、容缺办理新模式,在项目资金支持和立项提级审批上持续发力,强化土地、资金、用能等要素保障,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一家家特色企业扎根于此。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实践中,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坚定不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在全市率先成立实体化企业服务中心,主导编写《政务服务“一窗受理”工作规范》等4项东营市地方标准,开展“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标准化试点”等3项省级以上试点,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全区营商环境加快改善,有力激发了发展动力活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以更大力度推进营商环境系统性、集成性改革,以营商环境“软实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惠民生 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现在墙体和屋顶等都完成施工了,早年开裂的阳台墙面被修缮一新,经过这次改造,不仅冬天家里暖和,还有一种住新家的感觉。”银湖小区居民高兴地说道。

连日来,在东城街道府前社区银湖小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对已经有些破损的楼体表面进行清理,为保温层铺装开辟作业面,抹灰、贴保温材料、粉刷墙体等工序无缝衔接。

此次城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三期)已完成,惠及海河南区、海河北区等166栋楼4100余户居民,曾经在岁月中失去光彩的老旧小区,正脱胎换骨焕发出新活力。在开发区,居民在细微之处,切实感受到了民生的温度。

“乐居”与否谁说了算?当然是老百姓。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今年大力实施民生福祉提升年行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开发区依托优质的地热资源,谋划实施总投资25亿元的地热清洁供暖项目,规划建设22座分布式能源站,全部建成后可实现主城区1480万平方米地热能供暖全覆盖。预计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2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约55万吨,在提升供热质量的同时,每年可节省财政支出1亿元。

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坚持精准化补短板,新建康洋路支路、沧州路、东四路支路等29条道路,新增道路19.7公里;改造南一路、东三路、东四路等17条道路;新增污水管线44公里、雨水管线111公里、停车位9000余个;因地制宜建设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等100余个,有效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持续深化学区制改革试点,新建及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4所,城乡义务教育更加均衡;医疗卫生体系日益完善,与市人民医院共建城市医疗集团,开展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新建基层名医工作室11个,家庭医生累计签约21万余人;建成充电车棚近300处、新增充电桩位3000余个,推动公共服务持续改善……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医疗健康服务,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用办实事的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数据来源: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人事部)

2024-12-13

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扎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05855.html 1 <p> 潮涌黄河气象新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