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提升保障水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北京、重庆、安徽等省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和能力方面,展现出独特发展路径和显著成效,在实践中验证了高质量发展与民生保障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高质量发展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和能力的物质支撑。高质量发展通常意味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和能力。民生保障,就业为先。重庆市牢牢抓住新质生产力,通过培育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带动当地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今年1月至10月城镇新增就业65.8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和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和能力会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助推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通过加大优质教育医疗公共服务供给,可以提升劳动者素质和生产效率,还可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另一方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和能力可以更好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安徽省统筹投入各类资金实施教育惠民、卫生健康等10个方面50项民生实事,其中合肥市通过民生实事提升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保障水平,吸引大量人才流入。今年前三季度,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高出全国9.4个百分点。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民生保障的良性互动,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党和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确保政策惠及民生。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民生保障中发挥主人翁作用,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市场主要通过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调节作用,提高民生保障的效率和质量。北京市昌平区制定并实施《深入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系统推动织补公共服务短板,推动社会治理由单向治理向多元主体、协商共治转变,今年1月至10月,该地区12345热线居民诉求总量同比下降8.1%。
北京、重庆、安徽在高质量发展与民生保障方面的实践探索为其他省份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民生保障的良性互动,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