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光明科学城建设提档增速

深圳市光明区城区全景

12月6日,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落幕,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院士专家、龙头企业和创投机构负责人齐聚深圳市光明区,为源头创新凝聚力量、为技术攻关摇旗呐喊、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激起一股强劲的“科学旋风”。作为论坛举办地的光明科学城,凭借“科学浓度”成为深圳科技创新聚光灯下的焦点。

策源地:大科学装置构筑基础研究硬实力

2019年,光明科学城开工建设;2020年6月份,《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7月份,以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先行启动区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多所高校和重大科研机构也在2020年亮相,深圳湾实验室进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启用、深圳理工大学举行建设启动会、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揭牌……

之后,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光明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等一系列创新载体和高水平科研机构相继登场,成为镶嵌在光明科学城上的一颗颗宝石。

科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让光明科学城的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迅速成为创新发明的重要策源地。

2024年10月25日,合成细胞国际科学计划在深圳宣布启动,这项计划的背后是在光明科学城建设的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它将工业领域的智能制造理念引入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形成自动化、高通量的设备平台和一套标准化的实验方法、算法和流程,从而大大缩短实验周期、提高实验效率,进而推动生物技术的变革。

深圳医学科学院还在一体化规划战略指引、学术品牌国际交流、深医专项年度评审、教育培养人才引进、共享平台机制创新、临床驱动源头创新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8月22日,深圳医学科学院迎来首批博士研究生。

粘合剂:串珠成链推动协同创新

近期,连接光明科学城和松山湖科学城的“科学专线”光明—松山湖假日线通车,这条公交线更加便利南北两座科学城的联动。光明科学城与松山湖科学城还在构建常态化沟通机制,推动大科学装置和高端仪器设备的共享共建,以科研攻关为切入点,在通信、生命技术、新材料等重大科技项目以及产业化发展上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在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上,散裂中子源共建谱仪的启动运行正是两座科学城协同创新的成果。

放眼更大的区域版图,光明科学城处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节点。在深圳科创版图中,从北到南分布着光明科学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串珠成链织就大湾区一条散发耀眼光芒的“科创项链”。

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两个重要节点,光明科学城着重布局基础研究原始创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则重点布局国际化科技交流平台、中试转化平台,开展科技创新规则试验等。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与光明科学城形成“一园一城”联动机制,未来有望把科技成果联动转化模式复制推广到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更多区域。

今年年初,光明科学城香港运营中心有限公司在香港科学园揭牌。运营中心旨在打造面向全球开放共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窗口,搭建粤港澳学术、科研合作交流平台,为光明科学城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增添新的动能。

加速器: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激活新质生产力

位于光明区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1—8楼分布着展示空间,称量间、制氮间、超净台、冷库间等共享研发空间,以及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专业机构,既为科研人员提供设备齐全的科研空间,又为初创企业打造“拎包入住”的办公空间。楼上科研人员还针对楼下企业提出的科研需求开展科研活动,楼下企业则承接楼上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楼上”“楼下”的组合模式是光明科学城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市场端的创新举措之一。如今,通过打造一批面向产业需求的概念验证中心、检验检测平台、中小试基地和科技孵化器,光明科学城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各类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在这里加速产出。

光明区的合成生物产业已初步形成“医教研产”深度融合的领先产业创新生态,迅速崛起成为全国合成生物产业的新高地。在人工智能领域,依托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的鹏城云脑Ⅲ、超算二期、光明实验室、智能传感器MEMS中试线等创新力量,与中软、东软、中交投资等龙头企业拓展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应急等领域示范场景,全力打造全域智慧城市标杆示范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

在新材料领域,依托材料基因组、特殊环境材料等大科学装置,打造了一批新材料中试产业化基地和转化平台,集聚了贝特瑞、欣旺达、创维光伏等一批龙头企业,在锂电池、5G关键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集群规模超1200亿元。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2%,占GDP比重达61%。光明科学城成为牵动光明列车前行的核心动力引擎。

先行者:探索原始创新的科研新范式

12月5日,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面向全球发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重磅创新政策,着力成为全球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的“先行者”。

其中,合成生物研究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散裂中子源共建谱仪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宣告启动运行。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装置、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启动建设,展现了深圳在科技类重大项目建设上的全新布局。

光明区还与华南农业大学签署共建华南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光明科学城创新平台迎来新成员;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也在论坛上正式揭牌。这些成果展现了光明科学城的磁吸力、竞争力、创新力和开放度。更为重要的是,光明科学城在增强深圳原始创新数智化发展、实现重点领域交叉融合方面还发挥着“先行者”作用。

光明科学城拥有算力设施、材料基因组等科学数据源装置,定量合成生物等“IT+BT”交叉融合平台,并聚焦未来“AI+”“+AI”等的科学与数智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科研新范式。光明科学城还将充分发挥重大平台融合作用,形成“高校院所+装置设施+园区+产业+金融+人才”六位一体模式,推动原始创新、技术突破、产业发展交互迭代,开拓新领域、新赛道、新模式、新动能,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光明实践”和“深圳实践”。

(数据来源:光明科学城论坛组委会)

·广告

2024-12-11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05737.html 1 <p> 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光明科学城建设提档增速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