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加快实现农业强国的突破口、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农业科技创新的源头、农业科技推广的生力军,需要发挥自身优势、承担相应职责,助力农业科技创新进步,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守“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校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和阵地的相关职能和作用,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推广服务等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精准服务“三农”,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教书育人 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农业科技服务创新人才,是将先进科技应用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学院秉持“守正创新、铸魂育人”的理念,勇立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潮头,着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的瞩目成就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精神力量。

设立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探索校内实验室体验教学与校外基地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推动“大思政课”创新发展。支持学生参加白云区现代都市农业精品旅游志愿服务队,走入展馆、深入田间,为游客提供志愿讲解服务;贯彻落实《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试点方案》,促进大学生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认识与体验,以此优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机制。

组织师生前往增城丝苗米产业文化展览馆,开展“稻花香里话初心”主题党日活动,近距离感受现代科技为农业生产带来的变革和机遇,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到农业科技事业中,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练就过硬的本领。

带领博士团赴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开展乡村教育振兴服务活动,将高等教育的经验、资源和优势引入基础教育,以高校所能服务地方教育所需。在党建引领、师资培训、红色研学、学业指导等方面为县乡镇学校提供资源和帮助,鼓励学生们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继承历史所赋予的时代使命和担当。

科研创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类院校提出了新的科研要求。学院立足校本资源及广州地区科学资源和研究力量,开展贴近时代发展、农业创新的科学研究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开展传统稻作技术术语方面的研究,立项的“基于古农书的中国传统稻作技术术语体系研究”课题,弘扬传统稻作技术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其在“两个结合”视阈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挖掘强农兴邦的时代内涵。课题获立为全国科技名词委2022年度科研项目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YB2022022)。

与广州市白云区燊之源罗汉松专业合作社、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人民政府三方合作共同建设,由国家相关部门立项的广东白云罗汉松科技小院,开展罗汉松全产业链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探索,大力培养“三农”人才,不断深化科技兴农,为白云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出力、为全面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献计。

实施广州市科普特色村建设项目,针对农村科普资源不足、科普手段落后等问题,发挥农业院校的智力优势,客观研判问题,建设科普特色村,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普讲座,利用电商平台带动农副产品销售等。

推广服务 凸显创新驱动实效

扎实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以农业科技需求为牵引,为创新农业科技、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作贡献,是农业类高校的职责使命。学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在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加强基层科技服务中的作用,让科技为农业赋能,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以广东省清远市石角镇水产养殖技术提升与生态循环示范项目为抓手,以团队协作的方式,为石角镇水产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帮助石角镇实现水产养殖业的技术提升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更多科技动力。

组建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广东省高州市石板镇、榕城区登岗镇、始兴县太平镇等乡镇,结合当地农情“送科技”,开展科技帮扶工作。在打造农业特色品牌、推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提高种植和养殖成果上下功夫,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地方政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与丰顺县大龙华镇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同值“结对共建林”活动,引导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城乡绿化美化,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助力大龙华镇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李增添)

·广告

2024-12-03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05328.html 1 <p>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