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因地施策 科学治理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盐碱地白花花,种子化肥都白撒”已成为过去,“把盐碱地打造为米粮仓”的美好愿景正成为现实。我国盐碱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成因复杂,开展综合治理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施策,决不能“一刀切”。

构建“多模式集成”的盐碱地综合治理体系。盐碱地综合利用,离不开科技支撑。要围绕关键技术难题,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不断梳理、总结我国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大科学问题、产业问题,加强盐碱地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尽快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采取“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的路径,开展“品种选育—技术研发—产品创制—模式构建”全链条创新,因地制宜、协同研发生物育种、产能提升、生态化利用等盐碱地分类分级利用技术模式。

加大盐碱地综合治理示范推广力度。目前,我国已探索建立了滨海盐碱地“东营模式”、西北黄灌区盐碱地“鄂尔多斯模式”等分区分类治理技术模式,在全国五大盐碱区集中打造了6个千亩以上的综合利用示范样板,技术辐射带动近2000万亩。要依托各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平台,新建一批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点,加强先进适用的盐碱地农业技术模式示范推广,扩大盐碱地综合利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加速推进产业化应用。充分发挥各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优势,大力开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推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早日落地。充分利用盐碱地的独特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条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和产品;大力推广耐盐碱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盐碱地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盐碱地改良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盐碱地综合利用依旧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功能下降、治理成本高等诸多挑战,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盐碱地积盐返盐现象多发、反复性强,开展长期系统监测评估是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必然要求。必须经常总结经验教训,不时“回头看”,才能行稳致远。

2024-11-04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03754.html 1 <p> 因地施策 科学治理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