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现代物流新体系

本报记者 刘 成

近日,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公示了“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名单,青岛成功入选。这代表着青岛在空港型、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及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基础上,城市枢纽能级再度提升。

日前,随着一声汽笛声响起,满载出口物资的达飞芙洛拉轮缓缓离开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公司101泊位,驶向墨西哥。

“这是青岛港今年开通的首条通往墨西哥的集装箱航线,航线的开通增强了中国在中南美地区的市场辐射能力。”该公司计划主管班正奇说,青岛港是目前国内最快到达墨西哥的挂靠港,从这里出发仅用20天即可直达恩塞纳达港,新航线的开通,进一步提升了以黄河流域地区为主的商品进出口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与其他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相比,青岛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海、陆、空、铁多种国际物流通道的‘自由组合’,可满足经营主体对物流时效、成本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对各类经营主体均有较强的吸引力。”青岛市发改委主任卞成说,通过汇聚全球要素资源,青岛推动了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支柱产业拔节而生。以智能家电产业为例,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通道,吸引了数以千计的上下游企业陆续落户。

在上合示范区—同江—莫斯科首班班列上,满载青岛生产的冰箱、洗衣机等智能家电货物,由(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发出,到达同江口岸后,以“宽轨重出”换装出境,比传统境外换装方式减少15%以上的运输时间。与此同时,一辆路特斯新能源汽车正乘坐K4925航班,从胶东机场飞往美国纽约……这是胶东机场首次保障整车国际运输,展示了其在国际航空物流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这些多样化物流运输日常,是青岛作为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能力的体现,更是其在商贸服务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上的优势展现。作为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青岛去年累计新增20条航线,航线总数达225条,航线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航线数量和密度继续稳居中国北方港口第一位;作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青岛在今年1月至9月,中欧班列(齐鲁号)开行843列,同比增长16.6%,“鲁欧快线”、跨境电商专列等特色中欧班列广受认可;作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青岛在2023年业务总收入达到24.2亿元,实现货物吞吐量47万吨,货物进出口总额达10亿元。

“总体来看,去年青岛的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6.4%,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物流业已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中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卞成说,下一步,青岛将通过打造“效率快港”、深化头部企业合作、强化数字赋能等方式,全面锻造“枢纽+通道+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新体系。

2024-10-26 本报记者 刘 成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03271.html 1 <p> 锻造现代物流新体系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