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促工业城市靓起来
——湖北宜都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
夜幕降临,数米高的铁花被表演者不断打出,将夜空照得绚烂夺目。不久前,湖北省宜都市三峡千古情景区举行的“打铁花”非遗表演,不仅让本地人乐在其中,更是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打卡”。
如何进一步探索培育文旅品牌,让传统工业城市“靓”起来?近年来,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纵深推进,宜都在以工业立市的同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自然资源禀赋、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出一系列满足市场需求、富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促进了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文旅新项目
上午10点刚过,宜都市三峡千古情景区内,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三峡千古情景区是宜都依托长江文化,联合杭州宋城演艺集团、湖北交投共同创新开发的集市井体验、沉浸演艺、风土民俗等于一体的沉浸式文旅项目。
以文塑旅,宜都坚持把文化注入景区景点和旅游产品。项目建设前,宜都携手专业团队,深入挖掘“守敬精神”“屈原”“王昭君”以及“三峡工程”等富有文化底蕴的标志性符号。
夯实了文化之基,三峡千古情这个地标性文旅综合体快速在宜都拔地而起。景区核心剧目,以长江三峡文化为背景的大型歌舞剧《三峡千古情》既融合了三峡地区文化名人、历史典故及风土人情,又运用多种现代技术,将宜昌“世界级文化”元素和属于长江三峡的史诗在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景区,让游客留住的不仅是“文化味”十足的演出,还有特色主题街区内“一步一景”的惊喜:古朴典雅的建筑、烟火气十足的集市、长江清江交汇的自然奇观……在这里,游客能直接踏上认识宜都文化魅力的旅程。
“三峡千古情的从无到有,是宜都近年来积极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的深刻体现。”宜都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景区成功打破了宜都传统“卖山水”线路的“刻板印象”,也展现了宜都打造有影响力和吸引力文旅品牌的决心。
面对顶流文旅IP带来的超高流量,如何把游客留下来、让消费“火”起来?
宜都交出了亮眼答卷——串联千古情与宜都各大景区景点,打造5条精品全域旅游路线,让游客有更多体验点;举办杨守敬文化活动周等文艺展演,让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与文创产品走近游客;强化引导做好“千古情+”文章,支持全市涉旅产业协同发展。
眼下,三峡千古情的文化和经济带动作用已经凸显。景区开业后,宜都市酒店平均每日入住1821间,较开业前增加120%,邻近的鲟龙水街餐饮营业额相较以前提升了40%,均创历史新高。
山水好故事
最近,尽管天气转凉,但每逢周末,宜都清江湾旅游度假区都有千余名游客到访,一派热闹景象。
宜都旅游如何做到淡季不淡?“创新提升本土特色文化,丰富旅游内涵,让游客不再只是单纯‘看山看水看风景’,这是宜都旅游的新亮点。”宜都市文旅局局长陈美惠表示。
该度假区的核心景点青林谜镇景区坐落在宜都高坝洲镇青林寺村,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村内人人会猜谜,世代传承,有着“中国谜语村”的美誉。依靠独特的山水资源和人文禀赋,青林谜镇成了无数游客必玩的“打卡点”。但随着全国各地文旅产业的兴起,同质化较高的山水游已经不符合市场需求。宜都开始敏锐思考如何让游客在“有意思”的体验中获得“有意义”的体验。
“旅游因为文化才能更好‘被记住’,要用活谜语文化这个核心IP。”高坝洲镇党委书记杨晓辉表示。
这些年,谜语博物馆、青林谜宴、谜语文创产品……青林谜镇景区一直在创新“活化”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并用鲜活的方式展示给游客。
灯光渐暗,音乐响起,景区民俗文化中心里座无虚席。随着舞台灯光亮起,演出氛围迅速升温。独具谜语文化内涵的青林小戏开始上演,远道而来的游客一边喝茶、一边赏戏,品味用宜都方言讲述的谜镇故事,现场体验感“拉满”,“文化味儿”更是十足。
如今,青林谜镇这个集农、文、旅于一体的康养综合体验区,每年可累计接待游客100万人次。
深挖文化IP背后蕴涵的人文故事和独特内涵,丰富旅游产品,清江湾景区的发展之路,正是宜都以旅彰文,依托旅游市场激活拓展文化资源的缩影。
近年来,宜都深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强化对青林寺谜语、宜红茶制作技艺、宜都梆鼓等各级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举办荆门山文化旅游周、农民读书节等活动,丰富三峡九凤谷、青林谜镇、奥陶纪石林等自然景区的人文内涵,努力挖掘好山好水中的好故事,将地域文化特色激活后融入丰富的旅游产品中,真正让游客从“到此一游”转变为深度体验。
在夯实工业强劲发展的基础上,文旅深度融合也为宜都经济“闯”出了新路子,今年1月至8月,宜都累计接待游客541万人次,同比增长43.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3亿元,同比增长41.3%。
产业新格局
9月底,宜都市王家畈镇大风口茶马古道研学基地迎来一批小学生。在茶叶加工车间,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红茶的生产,他们兴奋地向制茶师问个不停。制茶师耐心解答,并现场展示红茶制作工艺,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宜都独特的宜红茶文化。
宜都市盛产茶叶,其中尤以宜红茶最为出名。因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颇费时间和功夫而得名“宜红工夫茶”,它与“祁红”“滇红”并称为“中国三大工夫红茶”,是湖北省唯一入选首批“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的茶叶品牌,远销欧洲。“宜都宜红茶制作技艺”还成功入选省级非遗项目。
近年来,宜都一边加强宜红茶品牌保护传承,一边将传统宜红茶文化融入山地旅游,发展研学游、精品游、农事体验等项目,探索茶文旅发展新路径。
“酱草柑茶”是宜都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除了宜红茶,宜都的鱼子酱、冬虫夏草、柑橘在各自赛道独树一帜的同时,也在农文旅融合路上表现不俗。
东阳光宜都公司建成全球知名的冬虫夏草生态抚育产业化基地、清江鲟鱼谷建成国内最大的工厂化鲟鱼养殖基地,推出旅游精品线路,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土老憨农业集团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宜都蜜柑)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国家柑橘公园、柑橘博物馆,通过互动式、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感受柑橘文化的无穷魅力。
此外,宜都还持续推动高质量文创产品开发,以鲟鱼和柑橘为文化IP,开发鲟小宝、橘小贝等系列文创产品;丰富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推出鲟鱼全鱼宴、宜红茶香家乡菜等特色佳肴;结合农事时节举办全国橘园半程马拉松、柑橘嘉年华、茶香女儿会等各类农事文旅节庆活动。
当前,宜都以柑橘、水产、茶叶等产业为基底,形成了北部清江湿地桔乡康养度假片区、西部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片区、东南部四季花果乡村旅游片区的“大旅游、大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宜都市乡村旅游已经实现综合收入26.27亿元,相比去年实现翻番。农文旅融合已成为宜都助农增收、助推全域旅游、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
当前,宜都正持续深入实施全域旅游蓝图、储备重大文旅项目、培育文旅商圈等行动,并持续深入挖掘城背溪文化、宜红茶文化、谜语文化等优势资源,进一步开发更多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和项目,加快宜都文旅强市建设,把旅游业打造成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
如今置身宜都,农文旅互融互动,工商旅互通互赢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正不断刷新着这座城市的面貌,改变着人们对这座传统工业城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