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用高质量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

——写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之际

本报记者 杨学聪 马春阳

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10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金融街论坛在促进金融业界交流合作、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彰显了北京在金融领域的影响力。今年以来,北京市金融发展稳中求进,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质效不断提升,金融业增加值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对北京市财政收入贡献率保持在20%左右。

创新金融产品体系

北京建科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标准编制、软件研发销售、信息化系统定制于一体的专业软件公司。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和进一步开拓市场的需求,离不开稳定的资金支持。该公司创始人王玉恒介绍,北京银行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推出专属信用贷款产品,公司在北京银行的授信额度目前已升级到700万元,合作模式由“担保”转变为“信用”。

截至今年6月末,北京银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1.6万户,贷款余额近1000亿元。这是北京金融业支持科技创新、提升服务质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北京创新多元化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引导银行机构推出100多款科技信贷特色产品。目前,北京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万亿元,近5年增速均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信贷覆盖面已接近60%。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金融业自身也实现较快发展。上半年,北京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380.3亿元,同比增长5.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0.1%。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聂杰英表示,北京市多年来注重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在京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总量超220万亿元,占全国近一半。金融机构、金融从业人员数量等指标居全国首位。

做好“五篇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近3年,北京地区人民币贷款年均增长超10%,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做好‘五篇大文章’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余剑介绍,北京市分行联动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科技、绿色、民营小微、养老等政策文件,支持领域基本覆盖“五篇大文章”。

强化科技金融赋能高效发展。近年来,北京推动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这是北京首个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的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在全国首创试点认股权贷款、重点人才贷款、并购贷款3项支持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截至今年5月末,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共受理科创信贷业务502笔、金额59.96亿元。

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北京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出台《“两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开放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编制发布城市ESG投资发展指数。截至6月末,全市绿色信贷余额超2万亿元、同比增长17.6%。

加快普惠金融提质扩面。北京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搭建融资对接机制,设立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畅融工程”银企对接活动,聚焦科创、文化、民营、小微及外向型企业,已累计举办360余场融资对接活动。6月末,北京地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83%,处于历史低位。

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北京稳妥推进个人养老金业务试点,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已超500余万户,位于全国试点城市前列;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提升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效能,鼓励在京基金公司丰富养老金产品供给。

推动数字金融创新引领。北京在全国首批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去年10月,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在北京金科新区设立。目前,金科新区已引入头部或重点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200余家。

扩大金融业改革开放

北京是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创新试点的前沿阵地。今年3月份,全国首家外资独资新设券商渣打证券在北京正式开展业务,成为首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持续深化的又一例证。

2020年以来,北京推动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知识产权保险、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证券期货基金境外金融职业资格认可机制等首创性政策在全国复制推广,发布的《气候友好银行北京倡议》成为我国首次主导提出的支持金融机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性倡议。

金融发展环境的优化,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落户北京。“两区”建设以来,累计约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京落地。北京首家、全国第二家外商独资期货公司摩根士丹利期货,国内最大证券公司新设资产管理公司中信证券资管,北京首家外资公募基金宏利基金,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资管等在京成立。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也是北京金融扩大对外开放的一大亮点。作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组织召开的金融行业标志性国际会议,Sibos2024年会将于10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举办,系该年会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业内人士认为,Sibos2024年会花落北京,将推动中国与海外金融市场增强双向了解和连接,促进中国与世界顶级金融机构加强双向沟通与交流。

2024-10-18 本报记者 杨学聪 马春阳

——写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之际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02826.html 1 <p> 用高质量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