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破解光伏治沙难点

马呈忠

作为一种创新的治沙模式,光伏治沙近年来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广泛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效明显。

然而,各地在推进光伏治沙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难点。一方面,光伏发电项目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运维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运维方在利用光伏架下空间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时,也遇到了专业不对口、市场需求把握不准等问题。破解这些难点、提升光伏治沙综合效益,应打好“组合牌”。

我国荒漠化土地分布广泛,各地气候、土壤类型复杂多样,给光伏治沙带来挑战,需建立涵盖政府部门、企业及科研院校的多元化合作体系。比如,在布局光伏发电基地时,可引进深入了解当地气候条件的科研院校,共同规划光伏板下的植被种植或畜牧养殖产业。以专业机构的丰富实践经验,为项目提供科学指导和有效支撑。同时,有关部门应为光伏治沙项目提供规划指导、水资源调配等全方位支持。

近年来,从光伏电站的科学布局、先进材料的应用,到光伏板下的物种选育,再到后期的智能化运维管理,光伏治沙技术体系持续完善。无人机巡检、物联网技术等科技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光伏治沙的智能化水平;文冠果种植、中药材栽培以及畜牧养殖等生态产业的培育与拓展,也取得了显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事实证明,科技在光伏治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加大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科研机构与企业投身其中,共同探索更加高效、更加环保的光伏治沙新模式。

2024-10-10 马呈忠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02367.html 1 <p> 破解光伏治沙难点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