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被忽视的经济变量
在传统经济学研究范式中,有两个基本假设:理性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如今,这两个假设均已被打破。研究者已经认识到,人不是完全理性的;完全信息也不存在,现代人不仅要面对海量的、根本无法全部阅览的信息,甚至很多时候连信息的真伪都很难辨别。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一座隐形的桥梁,将不完全信息导向不完全理性的人,这座桥就是“叙事”。
为什么历史上荷兰那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竟然等价于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为什么当年英国南海公司能够引发那般夸张的股票投资热潮,以至于英国股票市场花了近一个世纪才恢复“元气”?
——这就是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金融学主要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试图表达的观点:叙事,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重要。它早已成为影响社会认知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叙事经济学》一书中,希勒通过将叙事引入经济学领域,将曾经高度依赖抽象建模和数理统计的经济学还原到有温度、有感知、有细节的生活片段或历史场景中,各种各样的故事、观点、情绪都成为人们解构经济现象的重要维度。其核心要旨,就是以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的视角,以时代中的重要事件为背景,将人们复杂的心理变化作为研究的切入口,从而找到理解经济运行机制的新视角。
希勒认为,叙事远不止故事这么简单。它是历史、文化、时代精神以及个体选择相结合的产物,当它实现“病毒式传播”时,就会形成一种集体共情。而这种共情一旦形成,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的行为。
从这个角度出发,“郁金香泡沫”就没那么难理解了。是郁金香统一了人们的审美吗?当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那个关于郁金香与赚大钱的叙事,导致太多人一同陷入对财富的狂热追求,而这种追求又被“羊群效应”放大,形成了集体的非理性,最终导致无数人倾家荡产。
换句话说,叙事传播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变量,只不过一直被传统经济学忽略了。
在现实的商业实践中,叙事的能量同样不可小觑。
第一,叙事是建立同理心的桥梁。比如,好的产品经理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功能属性,还要考虑产品的设计、交互和体验;有责任感的科学家,不仅要从效率上思考技术革新,还要思考其社会价值;好的企业只有掌握了影响商业波动的“情绪密码”,才能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第二,叙事是验证商业判断的标准。商业世界无法像科学实验那样,在近乎无干扰的实验室中,通过设置对照组来验证决策是否正确。更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叙事,将枯燥的信息还原到现实需求中,把决策放在动态环境里,借助叙事的传播效果完成“测试”,从而筛选出符合商业规律的行动策略。
第三,叙事还是最有效率的传播渠道。尤其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叙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变舆论场,成为影响商业前景的重要因素。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新零售。如今,口碑传播、社群传播正在成为新零售最重要的推广模式之一,无论是渴望打出名气的新品牌还是成名已久的老品牌,都在用各种有趣的方式抢占人们的关注点。而想要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前提就是将企业的商业价值纳入当前的关键叙事,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为其提供精神领域的价值增值。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叙事经济学的影响力再创新高。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卡斯特罗诺瓦曾在其著作《虚拟世界的出埃及记》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人类“正在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大量迁移”,“虽然人类的身体将永远流落在地球上,但注意力正逐渐‘流向’虚拟世界”。
最近爆红的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数据分析公司VG Insights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黑神话:悟空》在国外数字游戏社交平台Steam的销量已经达到2040万份,游戏总收入超过9.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9亿元),其中25%的销售占比来自海外。
另据该公司最近发布的一项对3万名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玩家的调查,20%的玩家认为,MMORPG中的“领地”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园”,而地球只是他们“偶尔到访的地方”。专家还预测,随着虚拟世界越来越趋近“感官真实”,人类“出走”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应该说,虚拟世界本身就是叙事的产物。只不过,和一般的、具体的叙事不同,虚拟世界的框架更大,目标也更加宏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叙事经济学或许已经进入了下一个发展阶段,它所创造的不再仅仅是故事,而是一种格局。在这个格局中,我们需要追问的是,人类的行为将如何影响经济?经济波动又将如何反过来影响社会?科技是否一定向善?如果不是,人们又该如何规避风险?诸位无论是出于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反思、对商业利润的追逐还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妨读读这本《叙事经济学》,或许会从中找到许多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