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回馈意识优化股份回购
股份回购向来被视作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有力印证。上市公司掏出真金白银“买单”自家股份,可以起到改善资本结构、优化市值管理、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
近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拟以不低于30亿元且不超过60亿元的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这是贵州茅台上市以来首次实施注销式回购,金额之大、方式之优,均起到了很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作为一种有效的信号传递工具,股份回购向来被视作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有力印证。尤其是在经济周期波动、市场估值调整、企业股价下挫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掏出真金白银“买单”自家股份,可以起到改善资本结构、优化市值管理、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
得益于监管部门的不断引导,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意愿、回购金额持续攀升。今年前8个月,约有1900家上市公司实际实施回购操作,累计回购金额超过1300亿元,较去年同期实现翻番增长。
也要看到,和主要成熟市场相比,A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及时性、稳定性和合理性还有优化空间,存在回购金额偏低、回购周期偏长,用于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回购较多、注销式回购较少等问题。部分上市公司回购诚意不足,导致投资者获得感不强,回购效用也因此打了折扣。
在投资者希冀稳定市场运行、获得合理回报的当下,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回馈意识,用更大诚意优化股份回购方式、提高股份回购水平,很有必要。
诚意体现在力度大。在有些上市公司看来,花大价钱购买自身股票,既不能让大股东分得现金红利,也不能直接增加公司收益,似乎不太划算。因而即便公司账面资金充裕,也吝于回购,或者实施起回购来扭扭捏捏、蜻蜓点水。如此抠搜,自然难以让投资者买账,更难有效提升公司估值。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石,理应承担起支撑市场、回馈投资者的责任,在现金流充裕、科学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在市场震荡、股价下挫的情况下,应拿出足够丰厚的回购方案,积极“护盘”,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稳市场、提信心。
诚意体现在行动快。口号喊得漂亮,行动更要跟上。从实践来看,部分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存在“说一套做一套”之嫌:有的精于算计,总想要以更低价格回购股份,爽快宣告回购计划后,执行上却一拖再拖、一等再等,不断消耗投资者的信任;有的在股价低迷之际,高调抛出大额回购方案,临到期又以各种理由推脱,陷入“忽悠式回购”的舆论漩涡。信心禁不起忽悠,上市公司要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尽量缩短回购周期,尽快执行回购计划,切忌把好事办成坏事。
诚意体现在方式优。与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不同,注销式回购减少了流通股份的数量,直接提升了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对全体股东的回馈更加真心实意,正向拉动作用也更持续长久。上市公司应积极实施注销式回购,主动进行股本“瘦身”,增强回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建立完善常态化回购并注销股票的机制,促成“企业发展—投资者信任—股价向好”的正向循环。
诚意足不足,效果大不同。当然,要拿出十足的“自我买单”诚意,离不开十足的“买单”实力,这就需要上市公司专注主营业务、提高发展质量、增厚经营业绩,源源不断产生充沛的现金流,拥有大手笔回购的底气。相信随着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以及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将有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加入股份回购的队伍,拿出诚意满满的回购礼包,与投资者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